沈有鼎周易卦序剖析周易卦爻易经(易经卦序原理)
请大家谈谈历史上的安倍晴明
想从正史了解他很不容易,由于他固然是日本平安时代最出色的阴阳师,但毕竟这是个不光彩(不要误解,没有歧视之义,是指神秘)的职业,人们比较容易被他的神秘感迷惑,而且这个职业并不涉及容易载入历史的,因此正史记录载入的他多是神通广大降妖除魔的从<阴阳师>小说至电影也曾引发过我对历史上的考据爱。<阴阳师>小说的中文翻译茂吕美耶女士所著的《平安日本》中有一段针对平安时期的阴阳道和安倍晴明的介绍,我也由此瞻仰了历史上安倍大人的尊容。楼主感兴趣可搜到照片,但是也许会失望的呵呵。流传后世的晴明著作,有《占事略决》,这里不赘述了,详见http://www。ribenshi。com/forum/thread-17638-1-1、html晴明的出仕是很晚的。师从贺茂保宪,毕了业以后只不过是一名一般的天文得业生(毕业生)的晴明,在39岁(960年)时为村上天皇占卜,不久后升任天文博士,才华为世人所识。其后他也结识了藤原道长为首的很多贵族。梦枕貘的小说及电影的问世曾引发了无数爱好者对于晴明与博雅的关系的各式猜测。历史上关于他们相交的记录不多,但是《今昔物语集》中确实有晴明和博雅的故事记录载入,例如《名为玄象之琵琶,为鬼所盗》。文学作品里的晴明漠视权贵、游离于官场之外,但是现实中真的有人能持着一身傲骨在争斗的官场中自保么?名符其实的晴明是世俗的,有他曾把师傅贺茂保宪的功绩据为己有、好大喜功等等传言。但是瑕不掩瑜,安倍晴明仍然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阴阳师,他的故事在千年以后的今天,依然被无数人畅言欢谈。一个巫师~~~~~~
周易卦序结构的代数预示?
关于通行本序序卦原理,历代易界学人积极探究试图予以合理解释,虽见解众多无一圆满,却也不乏鞭辟入里精到之论。最常见、最经典当属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通行本序的特征。清代考古辨伪学家崔东壁《易卦次图说》堪称对卦序内在钻石的破冰之作。“纯卦统八”“交卦统一十有六”,茫茫六十四卦如此洞悉其架构者崔东壁是第1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导家,中国逻辑学界的开拓者、先行者沈有鼎先生《周易序卦骨构大意》、《周易卦序剖析》两篇短文从逻辑学角度深刻分析了卦序骨构与建构原则,是关于周易卦序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序卦原理大体可概述为三个部分:规划,建构,赋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看法: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作用与影响的《易传》。《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周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论理根源,是古时候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为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文化等各个范畴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作用与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固然相当地攻乎异端,我确实曾经try用置换预示去重构今本卦序。first of all,我没有发现合理的卦序解释。紧接着,这里有多少个出发点可以贡献出来,算是抛砖引玉。我try的模型大约是这样:把八纯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依照一定的模式放在2x4的格子里,打比方说上下相对。紧接着把三十二对解释为对换或者反转,打比方说对于综卦的每一对,如屯蒙,就根据今本周易的顺序以屯为主,对调水雷,或对于错卦的每一个,如颐,就对调山雷。希望是按今本卦序演化到终结时,2x4的格子中出现某种对称的模式。然而,我try过几种变体,都没有出现有意思的模式。下面是关于这类建模的几点剖析或讨论:
1。从合理性而言,存在类似上述建模的前提假设是今本卦序是依照某种人为规则演算出来的。那么这种排序的初衷何在?first of all,排序的制定好像应该晚于对卦。假如制定排序又晚于卦画和卦名的结合,那么排序就不该是为了不重不漏地枚举,由于结合的出现象征着人们非常可能已经清楚知道总共只有六十四卦。假如这样,人们之前是根据什么来枚举六十四卦的呢?根据什么来检索六十四卦的呢?先天卦序固然在今天来看比较自然,但不一定符合先民的思维思考方式,用它非常难解释错综的出现。
2。比起演算形式的模型,几何图式的模型打比方说分形、幻方更难给出适合的目的性解释。怀疑的理由同上。
3。完全能够想象一种历史的解释来取消卦序的必然性。打比方说,假设早期卦辞是按对卦保存的,每页蕴含一对综卦或一个错卦,并附有卦名甚至某个系统的卦爻辞(打比方说周易系统)。由于卦数不太多,顺序检索也不太不容易。那样的话,六十四卦就会像一叠扑克牌被保存起来,卦序就可能只是周易成文时一个巧合的记录顺序。因为样本量等原因,对于卦序中诸爻的统计不能显著地排斥这种解释。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为模型而模型,穿凿附会地解释卦序。假如存在一个巧妙的模型,那么它应该伴有一个合理的历史解释,而且能够预言一些尚未发现的模式(打比方说卦序是否是首尾循环的,齐母经的卦序是否属于同一系统,等等)。
沈有鼎的著述目录
3。《逻辑通俗读本》,金岳霖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初版。4。《形式逻辑简明读本》(修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第3版。 5。On Expressions(论表达式),《哲学评论》第六卷第一期,1935年3月。张尚水中译,《沈有鼎文集》。6。On Finite Systems(论有穷系统),《清华学报》第一0卷第二期,1935年4月。张清宇中译,《沈有鼎文集》。7。评《东西乐制之研究》,《清华学报》第一1卷第一期,1936年1月。8。周易卦序骨构大意,《北京晨报》“思辨”专刊第三6期,1936年5月6日第一1版。9。周易卦序剖析,《哲学评论》第7卷第一期,1936年9月。10。论自然数,《哲学评论》第7卷第二期,1936年12月。11。中国哲学今后的开展,《哲学评论》第7卷第三期,1937年3月。12。真理底分野,《哲学评论》第7卷第四期,1940年。13。语言、思想与意义,《哲学评论》第8卷第三期,1943年。14。意义的分类,《哲学评论》第8卷第六期,1944年3月。15。《周易》释词,《清华学报》第一5卷第一期,1948年10月。16。Paradox of the Class of All Grounded Classes(所有有根类的类的悖论),The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Vol。18,非也。2,June1953、U。S。A。(《符号逻辑杂志》第一8卷第二期,1953年6月,美国。)张清宇中译,《沈有鼎文集》。17。Two Semantical Paradoxes(两个语义悖论),The 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Vol。20,非也。2,June1955、U。S。A。(《符号逻辑杂志》第二0卷第二期,1955年6月,美国。)张清宇中译,《沈有鼎文集》。18。评《墨家的形式逻辑》,《人民日报》1957年2月23日。19。初基演算,《数学学报》第7卷第一期,1957年3月。20、论“思维形式”和形式逻辑,《光明日报》1961年11月10日。21。唯物主义者培根怎样推进了逻辑科学,《培根哲学思想》,商务印书馆,1961年。22。《指物论》句解,《光明日报》1963年1月18日。23。《公孙龙子》的评价问题,《哲学研究》1978年第六期。二十四、公孙龙考(1),《哲学研究丛刊·中国哲学史论文集》(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25。A “Natural” Enumeration o f非也n-Negative Rational Numbers(非负有理数的一个“自然”枚举),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Vol。87,非也。1、January 1980。U。S。A。(《美国数学月刊》第87卷第一期,1980年1月,美国。)张清宇中译,《沈有鼎文集》。26。“纯逻辑演算”中不依赖量词的部分,《数学学报》第二4卷第五期,1981年9月。27。谈公孙龙,《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197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28。评庞朴《公孙龙子研究》的《考辨》部分,《中国哲学史研究集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29。序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30、论《墨经》四篇之编制,同上,31。《墨子经上、下》旁行本始于何时?《逻辑学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0月。32。《墨经》中有关原始诡辩说的一个材料,《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二期。33。《公孙龙子》考,《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年第三期。《公孙龙子》 34。The Dialecticians’ Paradoxes of Ancient China(我国古代辩者的悖论),《沈有鼎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涂又光中译,《沈有鼎文集》。35。《墨经》中有关“不定称判断的争论”,同上。36。论原始“离坚白”学说的物理性质,同上。37。公孙龙“二无一”诡论原文和今译的对照,同上。38。现行《公孙龙子》六篇的时代和作者考,同上。39。A Calculus of Inpiduals and Truth-values(个体和真值的演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编:《理有虽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8月。张清宇中译,《理有虽然》。40、有关三段论的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逻辑室编:《摹物求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两千年2月。41。模态与数理逻辑,同上。42。现行《公孙龙子》的主要论题及三个公孙龙,同上。43。关于因明的三张图表,同上。44。Theory of Simple Type(简单类型论),同上。45。给全国首届因明学术研讨会的贺信,同上。46。论模态,同上。47。在金岳霖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同上。48。致王浩的信件,《沈有鼎文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请各位大师推荐一下学习解卦的书籍或视频,刚入门的人跪谢!!
卦序与解卦理路 书籍作者:李尚信图书出版社:巴蜀书社图书详细描述:《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怎样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到底在讲些什么? 李尚信这本关于卦序与卦爻辞解读的著作,特别是有关卦序问题的研究,在掌握大量易学史料及汇总早期易学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思考与辨析,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取得了冲破。他不但仅解决了今本卦序的排列与包含的思想问题,而且对各式卦序都提出了非常系统的观点。 序上编今、帛、竹书《周易》卦序研究前言第1章 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研究第1节 研究今本《周易》卦序的方式方法第2节 非覆即变原则第3节 主卦统领从卦原则第4节 阴阳平衡与变通互补原则第5节 变通配四时原则第6节 “参伍”“错综”原则第七节 互卦用中原则第八节 余论与小结 第2章 帛书《周易》卦序研究第1节 帛书《周易》卦序的排列规则第2节 帛书《周易》卦序的卦变思想与阴阳思想第3节 帛书《周易》卦序与宇宙论1。帛书《周易》八卦与“天地定立(位)”章2。帛书《周易》八卦序可能的排卦理念第4节 帛书《周易》卦序与恒中思想附记:《归藏斗图》与帛《易》卦序及遭家思想等 第3章 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与卦序问题第1节 楚竹书《周易》及其红黑符号介绍第2节 濮茅左先生对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的解读第3节 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展现的意义第4节 楚竹书《周易》残缺红黑符号之推定第5节 结论 第4章 今、帛、竹书《周易》卦序合论第1节 今本、竹书本《周易》卦序合论第2节 今本卦序与帛书卦序思想合论第3节 今、帛本卦序的先后及与《周易》经传的关系1。今、帛本卦序孰先孰后同《周易》古经原、刀卦序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提问二、关于帛书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的提问三、关于《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问题 第5章 有关《周易》古经卦序新看法补评附录一:《杂卦》卦序图乃“昼夜变化”之图(概要) 附录二:孟喜卦气卦序研究1。六十卦的阴阳女教分布反映上、下两个半年的阴阳消长2。六十卦的阴阳爻数分布反映十二月气候的阴阳消长3。六十卦上、下卦阴阳爻数分布反映气候阴阳往来与消长4。卦气卦序中的九、六数,大衍数,洛书数与参伍数 下编《周易》古经卦爻辞解读第1章 观象系辞与《周易》古经之编纂(概要)——论《周易》古经的解读方法第1节 占卜、占筮与观象第2节 《诗经》比兴思维方法与《周易》古经取象比类第3节 《易传》观象系辞说第4节 《周易》古经的象思维第5节 对历史上各式解读《周易》古经方法的评价 第2章 《周易》古经卦爻辞例解第1节 渐卦卦爻辞详细解读第2节 坤卦卦爻辞略解第3节 同人卦卦爻辞略解第4节 小畜卦、大畜卦卦爻辞略解第5节 离卦卦爻辞略解参考书籍本书相关成果的发表与转载情况 《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怎样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竞在讲些什么?假如说,我们2000年来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考索都是在漆黑一片中摸索的话,可是,李尚信有关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则为俺们照亮了一条钻石的坦途,使我们看见了打开这漆室之门的全新方法。 ——刘大钧(本书《序》)对传世本卦序,“迄今为止有两个最有利的推导方法,一个是已故的沈有鼎先生的推法,另一个是山东大学的李尚信先生的推法”。 ——李学勤(《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刘大钧怎样解卦
最为普遍的是六爻,简单易学,实用方便。依据卦爻之间的生克制化来推测断定卦序与解卦理路 书籍作者:李尚信图书出版社:巴蜀书社图书详细描述:《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怎样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到底在讲些什么? 李尚信这本关于卦序与卦爻辞解读的著作,特别是有关卦序问题的研究,在掌握大量易学史料及汇总早期易学演变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思考与辨析,在这两个问题上都取得了冲破。他不但仅解决了今本卦序的排列与包含的思想问题,而且对各式卦序都提出了非常系统的观点。 序上编今、帛、竹书《周易》卦序研究前言第1章 今本《周易》六十四卦卦序研究第1节 研究今本《周易》卦序的方式方法第2节 非覆即变原则第3节 主卦统领从卦原则第4节 阴阳平衡与变通互补原则第5节 变通配四时原则第6节 “参伍”“错综”原则第七节 互卦用中原则第八节 余论与小结 第2章 帛书《周易》卦序研究第1节 帛书《周易》卦序的排列规则第2节 帛书《周易》卦序的卦变思想与阴阳思想第3节 帛书《周易》卦序与宇宙论1。帛书《周易》八卦与“天地定立(位)”章2。帛书《周易》八卦序可能的排卦理念第4节 帛书《周易》卦序与恒中思想附记:《归藏斗图》与帛《易》卦序及遭家思想等 第3章 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与卦序问题第1节 楚竹书《周易》及其红黑符号介绍第2节 濮茅左先生对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的解读第3节 楚竹书《周易》红黑符号展现的意义第4节 楚竹书《周易》残缺红黑符号之推定第5节 结论 第4章 今、帛、竹书《周易》卦序合论第1节 今本、竹书本《周易》卦序合论第2节 今本卦序与帛书卦序思想合论第3节 今、帛本卦序的先后及与《周易》经传的关系1。今、帛本卦序孰先孰后同《周易》古经原、刀卦序问题是两个不同的提问二、关于帛书卦序与今本卦序孰先孰后的提问三、关于《周易》古经的原初卦序问题 第5章 有关《周易》古经卦序新看法补评附录一:《杂卦》卦序图乃“昼夜变化”之图(概要) 附录二:孟喜卦气卦序研究1。六十卦的阴阳女教分布反映上、下两个半年的阴阳消长2。六十卦的阴阳爻数分布反映十二月气候的阴阳消长3。六十卦上、下卦阴阳爻数分布反映气候阴阳往来与消长4。卦气卦序中的九、六数,大衍数,洛书数与参伍数 下编《周易》古经卦爻辞解读第1章 观象系辞与《周易》古经之编纂(概要)——论《周易》古经的解读方法第1节 占卜、占筮与观象第2节 《诗经》比兴思维方法与《周易》古经取象比类第3节 《易传》观象系辞说第4节 《周易》古经的象思维第5节 对历史上各式解读《周易》古经方法的评价 第2章 《周易》古经卦爻辞例解第1节 渐卦卦爻辞详细解读第2节 坤卦卦爻辞略解第3节 同人卦卦爻辞略解第4节 小畜卦、大畜卦卦爻辞略解第5节 离卦卦爻辞略解参考书籍本书相关成果的发表与转载情况 《周易》古经有两个难解之谜:一个是《周易》古经的卦序(今本卦序)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它要表达什么思想?另一个是《周易》古经卦爻辞是怎样编纂出来的,六十四卦卦爻辞究竞在讲些什么?假如说,我们2000年来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考索都是在漆黑一片中摸索的话,可是,李尚信有关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则为俺们照亮了一条钻石的坦途,使我们看见了打开这漆室之门的全新方法。 ——刘大钧(本书《序》)对传世本卦序,“迄今为止有两个最有利的推导方法,一个是已故的沈有鼎先生的推法,另一个是山东大学的李尚信先生的推法”。 ——李学勤(《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赵培山:用二进制数理逻辑思维诠释易经六十四卦原理
用二进制来预示《易经》的卦象之后,《易经》就有了现代数学表现形式,卦序亦有了统一的标准格式,俺们是可以很轻松地建立起卦象与卦序之间的联系,使《易经》从原本杂乱无序的混沌状态走上了有章可循的高度有序状态。这使俺们认识到,守旧的《易经》卦象有着二进制的所有特征,是二进制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假如说现代的社会是数字化的信息社会,那么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运用《易经》观察剖析事物发展走势和判断推测变化结果的过程中,早已把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数字化了。《易经》 六十四卦的二进制卦序图的产生应当说是《易经》观念上的彻底冲破,也是一次质的 飞跃。它让《易经》卦象真真正正拥有了数的概念,实现了卦的象与数的有机统一,为走向现代科学殿堂打开了通道,未来世界的发展走势会是玄学与哲学,易学与科学高度融合的时代,怎样分一份羹,要看高度融合的结果。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怎样形成的
周易里的六十四卦是通过二进制的演变形成的。
《易经》是中国人民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论理根源,是古时候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时候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录载入: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总之,那个时候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录载入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经》64卦的卦序是建立在8卦的基础之上的,前人的主要认识有“先天八卦说”,“后天八卦说”,各有特点,但它们与64卦的联系却显得附会。
之后的日子,有人对64卦提出了“两两相偶,非反即覆”的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它指出了64卦的一些内在联系。但这一概念亦有缺陷,就在于它的提法“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能系统地解决《易经》的卦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