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年初一走大运的地方罗定传统文化婚姻(大运是生日过了才转运吗)
广东过新年风俗有哪些?
广东过新年风俗有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种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如意吉祥和迎送亲朋友好友的佳果。旧俗过新年前,男必新剪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理发美容。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整个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爸妈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广东特点
广东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大概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因为历史原因,东沙群岛被当局控制),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中国第3位。
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公里;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公里。
广东过新年风俗有贴春联,行花街,卖懒,走大运,舞醒狮,派利事等。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式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风俗内容或细节与关键上的差别,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
1。贴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新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刻画美满形象,抒发美满愿望,是中国专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新年的重要风俗。当人们在本人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刻,象征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2。行花街。逛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又称逛花市,春节期间逛花市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间风俗,流行于珠三角以及,澳门等地。
3。卖懒。中国岁时习俗。流行于广东地区。除夕上灯后,给每个小孩一个红鸡蛋,点着一炷香,让他提着灯笼,到街头巷尾去边走边唱道,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不懒。
4。走大运。年三十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走大运是民间风俗。走大运又称出行。汉族民间岁时习俗。流行于广东阳江地区。
过新年的其他简单介绍。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性节日。俗称过新年。依照我国阴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守旧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紧接着一起守岁,叙旧话新,相互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阳江春节风俗及时间
我们阳江每一年春节的时刻都会舞狮子没天皆有那个热闹劲春节,阳江民间称为新年,过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性节日。春节期间较长,实际时间从阴历十二月廿三日起至正月十六日止。其中包括:送灶神、扫屋尘、贴春联、吃团年饭、蹢噩神、走大运、封“插花”等。 扫屋尘 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家家户户开始把屋宇大清洁,意为把旧的、污秽的东西都驱除去,干干净净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亦称“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家庭主妇把早已准备好的竹枝或甘蔗尾叶扎在长长的竹竿上,打扫墙上、屋顶蜘蛛网、灰尘。 所谓之“扫屋尘”,取竹枝扎帚寓意长寿;蔗尾则寓意“一年甜到尾”。并 且,家具厨具也一并洗揩干净。按民间的讲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风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蹢噩神” 吃罢年夜饭,静静等待8点钟中间位置台春节晚会的揭幕。这已经变成了一种期盼,一种等待,一种习惯,一种无法抹去的过新年情结。一家人守岁到深夜凌晨,家家开始烧炮竹“蹢噩神”迎新岁。“蹢(赶)噩神” 又叫“斥噩神”,是赶走不好的东西,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甜美。 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过新年放鞭炮,哪里放鞭炮,就赶去哪里看看有还是没有未有燃响的,呛得眼泪直流也不上心。假如寻觅到一个“漏网之鱼”,兴高得跑出老远,紧接着拿去“弹牛屎”。 “走大运” 为了讨吉利和祈求好运到来,大年初一阳江人会有个特色活动———“走大运”。《阳江县志》有载:“阳江城居民年初一天亮之前,选定属大利方向环城周围绕一圈,称“走大运”,以示新一年行好运。 永福街和锦绣街、攀桂巷、朗星坊、青云路是年初一走大运的必经之路。走大运从青云路起步,取“走出学宫,青云直上,头顶朗星,手攀丹桂”的“学而优则仕”之意。有的青年在“走大运”时还要带着一小束桃花,寄托着能“走桃花运”。有一年在“走大运”时,一位脑袋机灵的农民担了一小担番薯,每条番薯都包上喜庆的红纸,遇到“走大运”的年青人,即上前恭喜:“有时(薯)有运!!!有时(薯)有运!!!”随即送上番薯。“走大运”的年青人也兴高地回赠一个利是酬谢。 大吉利是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新年时,多讨些好意头,希望所有的事都顺利,这其中有很多旧风俗。如各地皆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认为新年使用扫帚扫地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年也不可骂孩子,假如小孩子粗心大意大意砸碎了饭碗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和“岁”谐音。 年初一这天,人人穿新衣庆新年,见人要讲吉利话,相互祝贺。即便是打个喷嚏,也要念几句好话。以前有些女人打喷嚏念出的话还寄托着爱情婚姻的希望:“呵斥!!!大吉利是!!!嫁工作同志,医生司机皆可以,臭屎农民无关事!!!”可惜她瞧不起农民,却没想过没有了农民,医生司机猪肉佬都会饿死。 富人家,年初一清晨就会请人舞狮子拜屋,视此有“旺屋”作用。舞狮子在江城称为“懵是子”,这是避讳,因“狮”阳江音同“输”,不吉利。新婚夫妇想早生男孩,还会请狮子进入卧房中,让它在本人的卧床上翻滚一番,“狮子上床”也就暗喻“是子(男孩)”的好兆头。 开年拜年 年初二为开年,这时便有民间艺人沿门拜年,吹打弹唱,意思是庆祝,吉祥。年初二后方可出门远行,访友、去村(探亲)。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包括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风俗亦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形式。此刻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贺年卡、电话、短讯、互联网拜年等,既方便又实用。 几千年来,沧海桑田,月转星移,这一系列的喜庆元素始终未曾更变,这是一种“中国式的情结”。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改变,我们迎来一个丰衣足食的年代!!!不管富有或者贫穷,开心才是最好;无论丰盛或者单调,亲人团聚才是最开心。 阳江人的“虎文化” 阳江人的“虎文化”别具特色,关于虎的阳江俚语也流传不少。如:“上得山多终遇虎”———比喻亏心事做多了始终会有倒霉的一天;“大虫头老鼠尾”———头大尾细,类似“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秧地伏紧大虫”———伏(卟),藏之义。在低矮的秧苗中居然藏着老虎,指事情意想不到之外,在不显眼的地方显现了大问题;“打虎不及亲兄弟”———意思是打虎时亲兄弟同心协力;“大虫借猪———有借无还”:老虎把猪“借”走了,后果是猪被虎吃掉。存心拿别人的东西(财物),却以借为名,东西到他手上,跟大虫(老虎)“借”走了猪一样,是没有可能归还的;“缸瓦佬打大虫———尽果煲”:孤注一掷、最后一搏之义。说的是一个卖缸瓦的人遇到一只大虫(老虎),就把担子里的缸瓦一个个地掷向大虫,把大虫的进攻打退。一担缸瓦差不多掷光了,只剩下一个大瓦煲。大虫又扑上来了,他竭尽所能,把瓦煲向大虫头上砸去,给了大虫致命一击。应该要依照,他们的春节习才行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通常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作用与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风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24 扫尘
“腊月24,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录载入,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讲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风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式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阴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间风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之义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之义,是阴历全年最终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新年皆有贴门神的习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几个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间风俗功能。年画是咱们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习俗和信奉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性,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依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录载入,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风俗。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1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也叫“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建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刻。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小辈的,有的家中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伙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小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区别,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里将祖先牌位依次摆放在正厅,陈列供品,紧接着祭祀礼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6、正月初一 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恭祝来年吉星高照。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亦有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称为“团拜”。
因为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互相投贺,由此发展出来之后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小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小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小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平安顺利度过一岁。
更多阅读: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性节日。春节是一年之岁首,阴历正月初一,又叫农历年,俗称“过新年”。在历史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到现在,如扫尘、贴春联、祭祖、拜岁、点爆竹、拜年等等。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燃放爆竹。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恭祝来年吉星高照。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性节日,也是全年最要紧的一个节日。中国古代民间固然早已有过新年的习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24节气中之立春,后来改为阴历正月初一,被看成是阴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春节是由远古时候岁首祭神祭祖活动演变而来,古老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古老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关键原因。
参考资料:知识混装大无极阳江春节风俗和时间
阴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较长,实际时间从阴历十二月廿三日起至正月十六日止。其中包括:送灶神、扫屋尘、贴春联、吃团年饭、蹢噩神、走大运、封“插花”等。
春节,阳江民间称为新年,过年是最为重要的传统性节日。中国古代民间固然早已有过新年的习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24节气中之立春,后来改为阴历正月初一,被看成是阴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
更多阅读:
具体年前风俗:
1。祭灶
祭灶这一民间风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刻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从腊月二十三小年,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日,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紧接着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2。扫尘
民谚称“腊月24,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新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整个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也就是说,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参考资料:知识混装大无极_春节风俗
阳江春节时间:农历大年初一。
阳江春节风俗:
1。贴春联
在阳江,普及千家万户的对联就是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而且此刻大伙都喜欢手写的对联。每一年除夕,万户挥春贴对联,喜庆吉祥,把门庭装得红红火火,每对春联都表达每一个家庭的祝愿。
2。吃团年饭
杀鸡宰鹅祭祖、吃团圆饭,又叫团年饭。阳江人的团圆饭主要的菜式都是以鸡鹅鱼为主菜的,丰盛的年菜美食摆了满满的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样式不一的菜式,都各具美满的寓3。走大运
为了讨吉利和祈求好运到来,大年初一阳江人会有个特色活动——“走大运”,在周围绕大一圈,称“走大运”,以示新一年行好运。
4。封“插花”
长辈会事先用红纸包好的钱(叫“插花”)“封”给小辈,小至出世婴儿,大至未婚男女,均有领“插花”的资格。这几个“插花钱”又叫“扎年钱”(“扎”,“砸”之义,也即压岁钱)。
5。开年
年初二为开年,又称拜年。这一天结婚的闺女会带着老公及儿女要回娘家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包括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等。
更多阅读:
正月初一这天,阳江街坊会在凌晨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要摆放摆列在鸡身上)、鱿鱼、猪肉等食物,祭祖之后红红火火新一年就会开始了。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日第1顿饭整个家人却要吃素食,将新的一年中的各式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安顺利。
参考资料:知识混装大无极-大年(我国传统节日)
走大运的介绍
走大运又称“出行”。汉族民间岁时习俗。流行于广东阳江地区。人们于正月初一清早,择定时辰,选好方向,到郊外去一遭,或沿着村边,或绕着田园巡行,据说这样在新的一年中就可万事如意。
罗定历史故事
1、罗定的来历
罗定市由来已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看成是门庭防卫,抚绥重地。罗定是抗日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罗定自晋末设县到现在,已有1六百多年的历史,秦属南海郡,汉隶端溪县,宋朝为泷水县,明朝万历5年(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并辖东安、西宁(今云城、云安、郁南);辛亥剪掉鞭子后废州改名罗定县。199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广东省人民 *** 于1991年2月1日公布了首批1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罗定用其悠久的历史、富饶的文物、独一无二的文化、秀丽的风景而名列榜上。历史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5000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二十四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居住地,直至北宋初,相沿600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二十四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干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600多年。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剪掉鞭子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来个年头。。
2、罗定的历史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
他们居住在当今的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 罗定风景春秋之前,罗定属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 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市境属之。
置县不详。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
交州苍梧郡下置端溪县。罗定多数地属端溪县。
三国时期 吴黄武五年(226),罗定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端溪县包括今德庆、罗定、郁南、云城、云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
晋永和五年(344),析苍梧置晋康郡,晋康郡领县。 析端溪置龙乡、夫阮两县,龙乡县为泷水县的旧名,是现罗定治地罗城镇成为县治的开始。
罗定地有龙乡县、夫阮县及平原县。 更多阅读 罗定的文化 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广东省罗定市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加的春节文化活动。
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突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 “长卷挥毫”多数都是一些活动附加节目,或个人表演创作时可以看见,但在罗定市就成了每一年春节传统活动。
据了解,“长卷祈福”活动原是罗定群众书画交流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志在宣传与弘扬中国书法,而群众除了可以欣赏书法家们现场挥毫外,也能在长卷上写上本人的心愿与祝福。 相比起许愿树与烧香祈福,罗定“长卷祈福”则更为环保,并且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
对书法感兴趣或喜欢文雅类活动的游客,年初一可以到罗定参加“长卷祈福”,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灯谜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馆、市卫计局举办新春猜灯谜活动,在文化中心大楼门前广场挂满了红红的谜语,招引了不少年初一走大运的一家老少。
此次灯谜内容丰富多,成语谜、字谜、计生专业术语谜等等多种类型,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文化色,让市民在猜谜的过程中尽享乐趣,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无穷智慧,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 知识混装大无极-罗定。
3、罗定的历史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当今的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
罗定风景春秋之前,罗定属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
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市境属之。置县不详。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交州苍梧郡下置端溪县。罗定多数地属端溪县。
三国时期
吴黄武五年(226),罗定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端溪县包括今德庆、罗定、郁南、云城、云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晋永和五年(344),析苍梧置晋康郡,晋康郡领县。
析端溪置龙乡、夫阮两县,龙乡县为泷水县的旧名,是现罗定治地罗城镇成为县治的开始。罗定地有龙乡县、夫阮县及平原县。
更多阅读
罗定的文化
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广东省罗定市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加的春节文化活动。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突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
“长卷挥毫”多数都是一些活动附加节目,或个人表演创作时可以看见,但在罗定市就成了每一年春节传统活动。据了解,“长卷祈福”活动原是罗定群众书画交流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志在宣传与弘扬中国书法,而群众除了可以欣赏书法家们现场挥毫外,也能在长卷上写上本人的心愿与祝福。
相比起许愿树与烧香祈福,罗定“长卷祈福”则更为环保,并且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对书法感兴趣或喜欢文雅类活动的游客,年初一可以到罗定参加“长卷祈福”,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灯谜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馆、市卫计局举办新春猜灯谜活动,在文化中心大楼门前广场挂满了红红的谜语,招引了不少年初一走大运的一家老少。
此次灯谜内容丰富多,成语谜、字谜、计生专业术语谜等等多种类型,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文化色,让市民在猜谜的过程中尽享乐趣,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无穷智慧,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 知识混装大无极-罗定
4、谁知道罗定文化历史
罗定民间风俗文化 古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俗者习也,上所化者曰风,下所习者曰俗。封建统治者也懂民情习俗的重要,所谓“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户异政,人殊服”。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
罗定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后来又成南陲一军事重镇,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情风情具有异常丰富多而独具风格的民间风俗特色。 自汉以来,我国民间风俗受儒家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日渐加深,民间风俗的封建意识大大强化,而且遍及全国。
今日之罗定,已经历了多民族的大整合,其民间风俗亦不例外。中原三次向岭南移民的 *** ,均对罗定有很大作用与影响,在封建王朝强大的移风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默化潜移的效果下,使得古时候先民的遗俗迅速被淘汰。
在风俗的改造、淡化过程中,地方民间风俗深层的内涵实质,实际源出汉民间风俗文化。不过罗定历史上的民族固然在民族交融中消失了,而作为民间风俗的某些因素,仍然通过传承、变异演进的渠道,多多少少地保存下来,特别在饮食和平时生活中,表现更为突出,而罗定人的气质、性格特征等仍处处带有古百粤民族先民之特点禀赋,直至今,在外地人的印象中,罗定人仍被蒙上某些极微妙的传奇色。
罗定民间风俗文化,既有精华,亦有糟粕,综上所述是健康的。大都民间风俗文化,都是在人民长期生活之中产生的。
其中有的记录着先民们开基创业的史诗般的传说、遗迹;有的反映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无限热爱向往之情;有的留下饱含血泪的挣扎的反抗;有的充分表现了罗定人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最有特色的是反映罗定风情的平时生活风俗和表现罗定人开拓、冒险、进取和创新精神的风尚爱好;在外出谋生艰难困苦中磨炼出的精明本领,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为反抗封建爱情婚姻制度而形成的“哭嫁”、“童养媳”、“三岁对亲”等等不和谐的爱情婚姻变奏曲;为纪念地方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而形成的种种风俗、古建筑和历史人物的神化、仙化等种种浪漫传奇式的节日活动和纪念方式等等,构成了罗定多姿多,充满南国浪漫情调的传奇色,具有浓郁的活法美、人情美以及纯朴情感感情的民间风俗文化。这是罗定民间风俗文化最具魅力和特色的。
从节日民间风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体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性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诚然,在传承中亦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紧接着目连的妈妈才可得食。
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
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此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
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因此,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普通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
因为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阴历8。15是8。15中秋佳节,罗定多数地方以8。15过中秋,不过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8。15中秋佳节的。
据说,由于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由于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哪些东西(祭祀物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8。15中秋佳节,后世沿袭流传到现在。
至于八月十四日过8。15中秋佳节,则不知甚么原因。8。15中秋佳节家家拜月光,村中风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
除了这些以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所以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也叫作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
罗定风俗,如家里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新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
冬至是夏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开始的岁首某一天。
5、谁知道罗定文化历史
罗定民间风俗文化 古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俗者习也,上所化者曰风,下所习者曰俗。封建统治者也懂民情习俗的重要,所谓“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户异政,人殊服”。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
罗定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民族聚居,后来又成南陲一军事重镇,吸收了大量的各地移民,所以形成的民情风情具有异常丰富多而独具风格的民间风俗特色。 自汉以来,我国民间风俗受儒家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日渐加深,民间风俗的封建意识大大强化,而且遍及全国。
今日之罗定,已经历了多民族的大整合,其民间风俗亦不例外。中原三次向岭南移民的 *** ,均对罗定有很大作用与影响,在封建王朝强大的移风易俗的力量和大量中原移民默化潜移的效果下,使得古时候先民的遗俗迅速被淘汰。
在风俗的改造、淡化过程中,地方民间风俗深层的内涵实质,实际源出汉民间风俗文化。不过罗定历史上的民族固然在民族交融中消失了,而作为民间风俗的某些因素,仍然通过传承、变异演进的渠道,多多少少地保存下来,特别在饮食和平时生活中,表现更为突出,而罗定人的气质、性格特征等仍处处带有古百粤民族先民之特点禀赋,直至今,在外地人的印象中,罗定人仍被蒙上某些极微妙的传奇色。
罗定民间风俗文化,既有精华,亦有糟粕,综上所述是健康的。大都民间风俗文化,都是在人民长期生活之中产生的。
其中有的记录着先民们开基创业的史诗般的传说、遗迹;有的反映人们对美满生活的追求和无限热爱向往之情;有的留下饱含血泪的挣扎的反抗;有的充分表现了罗定人民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最有特色的是反映罗定风情的平时生活风俗和表现罗定人开拓、冒险、进取和创新精神的风尚爱好;在外出谋生艰难困苦中磨炼出的精明本领,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为反抗封建爱情婚姻制度而形成的“哭嫁”、“童养媳”、“三岁对亲”等等不和谐的爱情婚姻变奏曲;为纪念地方杰出人物的历史贡献而形成的种种风俗、古建筑和历史人物的神化、仙化等种种浪漫传奇式的节日活动和纪念方式等等,构成了罗定多姿多,充满南国浪漫情调的传奇色,具有浓郁的活法美、人情美以及纯朴情感感情的民间风俗文化。这是罗定民间风俗文化最具魅力和特色的。
从节日民间风俗看,凡是汉民族的重要节日,如元旦、元霄、清明、端午、七夕、盂兰、中秋、重阳、冬至、小年晚、除夕等,也是罗定的重要大节日,其节日的内容、意义也大体相同,所不同的只是由形式、地域、民情、生活习性等而形成的表现方式和生活内容而已。诚然,在传承中亦有不少变异。
孟兰节,又称中元节,岭南各地叫“鬼节”,罗定叫“鬼仔节”。中元节以七月十五为正节,佛教《大藏经》中说,目连因母堕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火炭,目连求教于佛,佛令作盂兰盆,用奇果素食放在盘中供佛,紧接着目连的妈妈才可得食。
北方中元节一连几天,佛寺均作盂兰盛会,民间挂冥钱衣纸,备素食以供奉祖先。岭南地方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
据说,宋代末年,人们准备过节时,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从此后,人们就习惯于七月十四这一天过节了。
在罗定还有另一种说法:人们原本在七月十五过节,这天,瑶人都从山上下来,抢走祭祀田头土地社公的祭祀食品,因此,将过节提前了一天,好让瑶人扑个空,从此将中元节改在七月十四日。这一天,家家除祭祖外,还要在田头屋角烧香烧纸衣摆路祭让孤魂野鬼饱食一顿,求得人鬼安宁,俗称为“施幽”。
北方祭祀用牛羊,罗定祭祀用鸡,普通人家祭祀都用鸡、猪肉。鸡要整只,要煮熟,祭祀后斩成小块,配以调料,味既美爽滑,又保持鸡的原味,俗称“白切鸡”。
因为鸡赋以一种隆重的意义,除祭祀外,待客也用鸡,因此有“无鸡不成宴”之说。 阴历8。15是8。15中秋佳节,罗定多数地方以8。15过中秋,不过也有不少地方以八月十六日或八月十四日过8。15中秋佳节的。
据说,由于祖先以抬桥为生(有的避讳说祖先抬桥,于是说祖先当官坐桥),由于归家很晚,家家都开台祭神了。而自己哪些东西(祭祀物品)也没准备好,因此决定改在十六日过8。15中秋佳节,后世沿袭流传到现在。
至于八月十四日过8。15中秋佳节,则不知甚么原因。8。15中秋佳节家家拜月光,村中风俗还时兴请月光神,村中大小老幼,夜深人静时围坐“地堂”上,由一人作法请神,据说,月光神可附体,当中被附体的便扮演起月光神角色,一般多为女性,有点像西方的催眠术。
除了这些以外,乡村中还放火明灯(孔明灯),并以村中青壮年组成队伍,争抢降落的孔明灯。抢孔明灯时不受地形限制,所以比抢花炮的场面更为壮观。
元霄节,北方十分隆重。元霄节也叫作灯节,上元节,俗兴上元上灯。
罗定风俗,如家里添一男丁,来年正月初二上灯,花灯挂于村中社坛大树上,十六日落灯,落灯时亲戚都来祝贺,并观看“抢春灯”,谁抢到“春灯”则会行好运。 与过新年有密切关连的节日是冬至日。
冬至是夏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冬至日太阳射向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时间便逐渐加长,天气也一天天回暧,所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周历以冬至为正月,是一年之开始的岁首某一天。
6、广东省罗定市历史中是还是不是很辉煌
罗定市,广东省辖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看成是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
春秋,罗定为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
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市境属之。置县不详。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交州苍梧郡下置端溪县。罗定多数地属端溪县。
7、广东省罗定市历史中是还是不是很辉煌
历史文化名城 罗定市由来已久,它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看成是门庭防卫,抚绥重地。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
距今四5000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
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二十四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罗定属苍梧郡端溪县地。东晋末年,在罗定地设立龙乡、元阮两个县,龙乡治所在今太平镇潭白管理区(关于元阮县城,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和徐俊鸣认为在罗定盆地的西缘)。
这是罗定设县的开始。 罗定自晋末建立县治后,地位迅速上升,龙乡建县仅数年,晋康郡就由元溪县迁来龙乡县。
自此,罗定太平便成为郡治所在居住地,直至北宋初,相沿600多年。期间,曾一度改设广熙郡,但郡城仍设在罗定。
到了南朝梁、陈年间(公元502—581年),曾在罗定县设置一州(泷州);三郡(平原郡、开阳郡、罗阳郡);六县(龙乡县、夫阮县、永熙县、罗平县、开阳县、安南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3年 ),撤郡改行州县制,罗定地设一州四县。
二十四年后,撤州改行郡县制,以罗定的太平、罗镜为中心设立永熙郡,仍以太平潭白为郡城,永熙郡下辖泷水县、永熙县(均在罗定)、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永业县(今岑溪)六个县。这是罗定历史上最大辖境。
唐初改永熙郡为泷州,在罗定境内恢复一州四县政制。后泷州一度改名开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名泷州,所辖泷水、开阳、永熙(后改永宁)、安南(后改镇南)四县,大至包括罗定全部及云浮、信宜、郁南、岑溪小部分地区。
北宋开宝六年撤消泷州,四县并为泷水一县,长达600多年。 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因罗旁地区的“瑶乱”被平定,泷水县升格为罗定直隶州,“罗定”一名自此载入史册。
罗定直隶州管辖东安(云浮县)、西宁(郁南县)两县,俗称“三罗”,至辛亥剪掉鞭子改罗定州为罗定县止。三罗地区成为广东一个重要行政区域,长达三百四十来个年头。
罗定先民们在一万年前便在本人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他们从山洞穴居走向山丘建屋定居;从原始群走向氏族社会;从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
经过数千年德融合发展,成为百越民族的一个成员有着相同图腾信仰,有着共同文化特征。 到1七百多年前德东晋王朝,罗定地区居民仍为越族人。
故历代王朝在罗定实行越族酋长自制制度。到东晋末年,在今罗定设置龙乡、夫阮二县时,县名便是来自越语译音。
如“夫阮”就是越语“荒地的村”之义。两县的行政长官亦由当地越族酋长担任。
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居民因战乱灾难大举南迁,不少豪门大族亦随之落籍岭南。南朝的梁王朝时(约公元502—557年),原籍河南鄢陵,曾任新、石二州刺史的陈法念举族定居罗定。
他们“以孝义训溪垌蛮族”,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加速了罗定土著越族的封建化进程。陈氏家族一连五代都担任罗定越族酋长。
和高凉冯冼氏、钦州宁氏合称岭南三大酋长。以使用铜鼓著称的古时候越族,到南北朝时期被叫作俚、僚族,主要原因氏分属两大酋长管辖:粤西南路至海南岛的部落尊冼夫人为酋长,叫俚人;西江南岸、高凉的北边地区尊陈法念为酋长,叫僚人。
唐朝,在岭南推行怀柔俚僚的条文,陈氏家族的陈集原官至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其事迹入载官修的《新唐书》、《旧唐书》。
唐玄宗开元十六念(公元728念),泷州刺史陈行范领路人僚族人民反唐称帝,攻占了粤西四十余城。唐王朝派宦官杨思 率十万大军围剿泷州,陈行范与六万多起义僚人被杀,很多僚人所以被迫西迁。
留居原地的唐代僚人,到宋元年间改称僮族(今壮族)。 唐朝末年,原在荆楚地区生活的瑶族大举南迁,徙落今两广各地。
从此以后历五代、宋、元、明各朝凡八九百年,罗定地区的居民以瑶族和僮族为主体。其僮族,清代大学者顾炎武说:“僮则旧越人也。”
宋元明时,罗定地区的瑶、僮两族人民反抗封建王朝统治压迫的斗争此起彼落,持续200多年。到明万历年初,明王朝出动十万大军征剿罗定瑶民,历时一年,杀死四万多人。
大量瑶民四散逃亡,少部分避居深山。 明初推行屯田制度,不少参与屯田的汉族士兵落籍罗定。
与此并 且,官府公开招募流民定居垦荒,大批汉族人纷纷迁居泷江两岸。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派往罗定围剿瑶民的官兵成批落籍罗定。
从此以后,大批 *** 继续迁入,罗定居民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由原来瑶、僮两族逐渐改变为以汉族移民为主体。古时候罗定虽地处岭南,声名却传播神州。
历代均有不少著名的历史人物涉足罗定,如唐朝的诗人宋之问。
大年初一走大运之义
"走大运"是指在春节期间进行的一种传统活动,它通常来讲在除夕或大年初一进行。在这个活动中,大家会穿着传统服装,戴上纸绸带和鲜花,走到镇上的庙宇或家里的神桌前祈求和平幸福。在走大运的途中,人们还会唱着守旧的阳春歌谣,并在行进途中撒红糖,希望可以招引好运。
"走大运"活动是一个特别重要
的民间传统活动,它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并 且,也向世人展示了广东人民的热情和欢乐。在这个活动中,人们可以与家人与朋友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此外,"走大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使人们能够与当地社区的老年人和儿童互动,传承传统文化。
除了"走大运"之外,广东地区还有很多其他别的传统风俗。例如,在除夕夜,大家会在家中点燃红烛,以祈求和平幸福。并 且,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做一些特别的粮食,例如年糕和汤圆,来祝福家人与朋友。另外,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来庆祝新年,例如舞龙舞狮、灯会、烟火等。这几个活动不但展示了广东人民的传统文化,也招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综上所述,广东地区的传统春节风俗是特别丰富多的。这几个风俗不但表达了广东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且也展示了他们对家人与朋友的关心和祝福。这几个风俗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并 且,也使人们能够与家人与朋友共度美满时光。
罗定的历史
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当今的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
罗定风景春秋之前,罗定属南越。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
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市境属之。置县不详。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交州苍梧郡下置端溪县。罗定多数地属端溪县。
三国时期
吴黄武五年(226),罗定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端溪县包括今德庆、罗定、郁南、云城、云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晋永和五年(344),析苍梧置晋康郡,晋康郡领县。
析端溪置龙乡、夫阮两县,龙乡县为泷水县的旧名,是现罗定治地罗城镇成为县治的开始。罗定地有龙乡县、夫阮县及平原县。
更多阅读
罗定的文化
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广东省罗定市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加的春节文化活动。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突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
“长卷挥毫”多数都是一些活动附加节目,或个人表演创作时可以看见,但在罗定市就成了每一年春节传统活动。据了解,“长卷祈福”活动原是罗定群众书画交流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志在宣传与弘扬中国书法,而群众除了可以欣赏书法家们现场挥毫外,也能在长卷上写上本人的心愿与祝福。
相比起许愿树与烧香祈福,罗定“长卷祈福”则更为环保,并且也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对书法感兴趣或喜欢文雅类活动的游客,年初一可以到罗定参加“长卷祈福”,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猜灯谜
年大年初一,我市文化馆、市卫计局举办新春猜灯谜活动,在文化中心大楼门前广场挂满了红红的谜语,招引了不少年初一走大运的一家老少。
此次灯谜内容丰富多,成语谜、字谜、计生专业术语谜等等多种类型,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文化色,让市民在猜谜的过程中尽享乐趣,同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包含的无穷智慧,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 知识混装大无极-罗定
历史沿革:公元前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春秋,罗定为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市境属之。置县不详。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交州苍梧郡下置端溪县。罗定多数地属端溪县。三国时期吴黄武五年(226),罗定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端溪县包括今德庆、罗定、郁南、云城、云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晋永和五年(344),析苍梧置晋康郡,晋康郡领县1四、析端溪置龙乡、夫阮两县,龙乡县为泷水县的旧名,是现罗定治地罗城镇成为县治的开始。罗定地有龙乡县、夫阮县及平原县。唐代唐武德四年(621),改永熙郡设泷州,此时泷州州治在今太平镇潭白村周围地方(注:有罗定州志记改为窦州。窦州之名先在罗定出现。在今太平镇潭白小学,遗留有石碑记窦州,当地百姓亦讲此乃古窦州。在今信宜市境内的窦州原称南扶州,到唐贞观八年才把南扶州改用窦州之名)。析泷水置开阳县、正义县,以泷水、开阳、正义、怀德4县隶泷州,置南建州,以永熙、安遂、永业县隶南建州。武德五年(622)并正义县入怀德县,改永熙县为永宁县。宋代宋开宝六年(973),开阳、建水、永宁、正义并入泷水县(县署则设在原开阳县今船步镇旧县址。至元大德八年(1304),知县陈泽县署迁至原建水羊禄埠即今罗城镇地方)。同年废泷州。从此直至明万历四年(1576),其间600余年,罗定地域只设泷水县,泷水县辖今罗定及郁南、云安、云城、信宜、岑溪部分地区,先后隶属广南路康州晋康郡、广南东路德庆府、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德庆路、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等。明代明万历五年(1577),凌云翼征罗旁,平瑶乱,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设罗定直隶布政使司。析泷水县东部东山黄姜垌等和德庆、高要、新兴部分地区建东安县(今云城区、云安县),析泷水县西部西山大垌等和德庆、封川部分地区建西宁县(今郁南县)。罗定直隶州领东安、西宁两县。罗旁平定,因以罗定为州名,罗定州之东西也安宁,便的东边安、西宁为县名。由是泷水之名始革,而罗定之名亦始于此。清朝设罗定直隶州,州治罗城,辖本州(罗定州)和东安县、西宁县。罗定州直隶广东省。另外,兵备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设置。自明万历五年开州设罗定兵备道驻州治,至清康熙二年,罗定兵备道归并岭西守道。康熙六年裁撤岭西守道。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统一撤销州、府一级建制。罗定州改为罗定县,原隶属罗定直隶州之东安(云浮)、西宁(郁南)县始分出,均隶属广东省。民国时期,罗定县先后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公署、西区善后委员会公署、西区绥靖委员会公署、1936年隶属广东省第3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5月起隶属广东省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现代建国后,罗定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1952年,隶属广东省粤中行政区。1958年11月5日,罗定、郁南两县合并,称罗南县。县jiguan设在罗城镇,隶属江门专区。1959年1月4日,罗南县改称罗定县。1961年4月10日,析罗定县恢复原罗定和郁南两县建制,罗定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地区。199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定县设立县级罗定市,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市代管。1993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县级罗定市由广东省直接管辖。1994年4月28日,广东省人民委托云浮市代管罗定市。2012年6月,罗定被定为“广东省省直管县财政试点”城市。罗定,广东省辖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看成是门庭防卫,抚绥重地。罗定市中心城区面积35平方千米,城区人口22万人。罗定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自古被看成是门庭防卫,抚绥重地。罗定由来已久,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时期,已有人类在罗定大地上生息繁衍。他们居住在今天苹塘、金鸡等地的洞穴中,过着渔猎生活。距今四5000年前,罗定的泷江河、罗镜河、太平河流域,已遍布人类生活的踪迹。早年在罗平横垌背夫山发现的大型战国墓葬,其墓主人就是史料所称的“百粤之君”。 城雕“双龙戏珠”墓中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在二十四00多年前,罗定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远古文明。对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先生曾撰文指出:“罗定东邻高要,南接阳春,西界岑溪,是一天然古国,即古称两山之间(云开大山和云雾大山)的古王国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平定南越,设置南海郡,领18个县,其中有开阳县,开阳县治所在今船步镇。秦末汉初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今市境属之。置县不详。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南越地设置南海、苍梧等7个郡。交州苍梧郡下置端溪县。罗定多数地属端溪县。 吴黄武五年(226),罗定地属广州苍梧郡端溪县。端溪县包括今德庆、罗定、郁南、云城、云安、信宜等的部分地方。 晋永和五年(344),析苍梧置晋康郡,晋康郡领县1四、析端溪置龙乡、夫阮、平原三县,是现罗定治地全部置于县的管辖的开始。罗定地有龙乡县、夫阮县及平原县。龙乡县治地在今罗镜、太平;夫阮、平原治地未考。 永和七年(346),改平原县为平原郡,领龙乡县,夫阮属晋康郡。 南朝宋永初至元嘉年(420~432),罗定地包括平原郡、龙乡县及晋康郡之夫阮县。 南齐永明元年(483),废平原郡置广熙郡,析龙乡县置永熙、罗平两县,郡治龙乡县。罗定地括龙乡、永熙、罗平、夫阮4县。 南朝梁天监五年(507)分广州置桂州。自始有广东和广西之分。六年(508)兼置泷州(泷州之名源于今罗定江罗镜段有泷喉,滩高水急,巨石横截中流,十分险要)和建州,此时的泷州州治在今罗镜、太平镇境。建州州治在今附城镇古城。析广熙置平原、开阳、罗阳三郡。泷州辖平原郡(郡治龙乡县)、龙乡县,永业县,开阳郡(郡治开阳县)、开阳县,梁德郡、梁德县;建州辖广熙郡、永熙县、安南县,罗阳郡、罗阳县。其中永业县治在今广西岑溪筋竹镇,梁德郡、梁德县治在今信宜市。 南陈仍按梁设。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名,改龙乡县为平原县,与开阳县、怀德县、永业县同隶属泷州。永熙县、安南县、罗阳县隶属建州。罗定地有平原、开阳、永熙、安南、罗阳5县。 开皇十八年(598),改平原为泷水县,改罗阳为正义县。罗定始有泷水县名。 大业三年(607),改泷州置永熙郡,废建州。并开阳、正义入泷水县,并安南入永熙。永熙郡辖6个县:泷水县、永熙县,永业县(今岑溪)、怀德县(今信宜)、良德县(今电白)、安遂县(今郁南)。 唐武德四年(621),改永熙郡设泷州,此时泷州州治在今太平镇潭白村周围地方(注:有罗定州志记改为窦州。窦州之名先在罗定出现。在今太平镇潭白小学,遗留有记述当地地名叫窦州的石碑,当地百姓亦讲此乃古窦州。在今信宜市境内的窦州原称南扶州,到唐贞观八年(634)才把南扶州改用窦州之名)。析泷水置开阳县、正义县,以泷水、开阳、正义、怀德4县隶泷州,置南建州,以永熙、安遂、永业县隶南建州。武德五年(622)并正义县入怀德县,改永熙县为永宁县。析泷水置安南县。 唐贞观元年(627),并开阳、怀德入泷水县,隶泷州。是年,唐分天下为十道,泷水属岭南道。 唐贞观六年(632),改泷州,重新设置南建州,以泷水县、开阳县、永宁县、安南县隶南建州,而永业县改隶义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建州为药州。唐贞观十八年(644),废药州复置泷州,领县如旧。 唐天宝元年(742),改泷州设开阳郡,隶岭南道。乾元二年(759)复改开阳郡设泷州。 宋开宝六年(973),开阳、建水、永宁、正义并入泷水县(县署则设在原开阳县即今船步镇旧县址)。同年废泷州。至元大德八年(1304),知县陈泽将县署迁至原建水羊禄埠即今罗城镇地方。从此直至明万历四年(1576),其间600余年,罗定地域只设泷水县,泷水县辖今罗定及郁南、云安、云城、信宜、岑溪部分地区,先后隶属广南东路康州晋康郡、广南东路德庆府、广南东路德庆州、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德庆路、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德庆路、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等。 明万历五年(1577),凌云翼征罗旁,平瑶乱,朝廷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设罗定直隶布政使司。罗定州新开二县,析泷水县东部和德庆、高要、新兴小部分地区建东安县(今云城区、云安县),析泷水县西部、南部(今属信宜合水、思贺等)和德庆、封川小部分地区建西宁县(今郁南县)。罗定直隶州包括本州和东安、西宁两县。罗旁平定,因以罗定为州名,罗定州之东西也安宁,便的东边安、西宁为县名。由是泷水之名始革,而罗定之名亦始于此。 清朝设罗定直隶州,州治罗城,辖本州(罗定州)和东安县、西宁县。罗定州直隶广东省。另外,省派驻兵备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设置。自明万历五年(1577)开州设罗定兵备道驻州治,至清康熙二年(1663),罗定道归并岭西守道。康熙六年(1667)裁撤岭西守道。康熙九年(1670)复设高雷廉罗道驻高州。康熙十六年(1677)年复设罗定道驻州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裁并入岭西巡道分巡肇高廉罗道驻肇庆。雍正八年(1730)析为肇罗道。同治六年(1867)改分巡肇罗阳道驻肇庆府城。 民国元年(1912),统一撤销州、府一级建制。罗定州改为罗定县,原隶属罗定直隶州之东安(云浮)、西宁(郁南)县始分出,均隶属广东省。民国时期,罗定县先后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公署、西区善后委员会公署、西区绥靖委员会公署,1936年隶广东省第3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5月起隶属广东省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罗定县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1952年,隶属广东省粤中行政区。1958年11月5日,罗定、郁南两县合并,称罗南县,县jiguan设在罗城镇,隶属江门专区。1959年1月4日,罗南县改称罗定县。1961年4月10日,析罗定县恢复原罗定、郁南两县建制,罗定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地区。 1988年3月,罗定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地级市。 199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定县设立罗定市,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地级市代管。 1995年4月28日,罗定市为广东省直辖、云浮地级市代管,不过呢财政自2012年7月1日起,由广东直辖。广州过新年有啥风俗?
广东人过新年有哪些风俗?用粤语为各位介绍下,你有了解过哪几个?
广州过新年的风俗: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这天相互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此一年该吃的素菜皆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广州过新年的其他风俗:1、广州盆桔,意头好 广州的挥春还用于花盆和花瓶上,用"大吉"、"富贵双全"等字样的挥春包裹花盆、桔子盆,在桃花、和桔子上挂上一些吉利话的立体图片挂饰或是装着硬币的红包;米缸的上面还贴上一个"常满",在阳台的墙上贴"天官赐福",不少家庭的门前皆有一张有"出入平安"字样的红地毡。 2。"年二八洗邋遢" 俚语说"年廿八,洗邋遢"这是广东方言,就是说在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是扫尘和搞卫生的时刻。按民间的讲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风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式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3。新年讲"意头" 在广州,过新年是最讲究"意头"的,就好像广州人对花的情有独钟一样,并不是由于广州人都是明 白赏花的雅士,而是由于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不管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过新年都务必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一棵桃花(由于广州人买桃花不是买一枝,而是把整棵树砍下来拿回了家)。广州人过新年买桃花,就好像西方人圣诞买圣诞树一样。而鲜花意味着富贵双全、金桔代表吉祥如意,这正所谓完美地配合了广州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 4、过节前要蒸一"底"从食物上要讲意头、从行事上要讲意头、从嘴巴上也要讲意头,打比方说:过节前要蒸一"底"(广东方言:盆)年糕,年糕包括有:糯米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长大、步步高(糕)升;年糕是用糯米来做的,柔软粘口,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有吉祥寓意如意、鸿运长驻。 5。新年八宝果盒 在新春佳节,广州家家户户都备有八宝果盒,来招待拜访的亲戚与朋友,果盒里面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有各式糖果和巧克力、开心果;有广式的贺年蜜饯,如:糖金橘、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椰角、糖椰片、糖冬瓜、糖莲藕……;还有油角、煎堆、蛋散等。记得幼年时期跟着大人们一起各家各户地去拜年,大家总会相互馈赠油角和蛋散,比试看看谁的手势(夫功)好,紧接着离开的时刻,大家总会抓一把红瓜子放在兜里,边走边嗑。 6。拜神 广州人在节日里俗称的"拜神"不仅是指到里拜神,还特指在家参拜神灵和祖先。广州人对神明和祖宗都最为尊敬,许多家庭都设有神柜,最上奉的是观音或关公等自家供奉的神灵,中间供奉的是祖先的神位,底下供奉的是土地,在家门口的墙上也供奉天地和土地。每到大节和纪念日,都要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反正从廿三的谢灶君开始,拜何方神灵用什么食物和烧供品等,作为一个家主妇们都会忙得不得了。广州自腊月廿三“谢灶”那天开始,便进入了年关,每一天活动皆有严密的安排。即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嘢(嘢,广州方言,即东西),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是节前的安排。 谢灶 :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冥币等。(说到贡品,想起幼年时期奶奶说过的一句话:“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约是冬至拜神的时刻要用柑桔,过新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谢灶那天起,就会开始进入年关了,人们忙碌起来。廿四开炸,我想此刻许多人都不晓得如此的风俗了。《粤东笔记》所云:“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馈亲朋友好友,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杂白糖沙入猪油煎之,名沙壅。”开炸的东西大约会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广州市除蒸年糕外,还喜欢做萝卜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扫屋,以便干干净净迎新春。还有“迎春扫尘歌”:腊年二十三,晒被洗衣衫;腊月24,清洁房边地;腊月二十五,扫房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腊月二十七,里外洗归一;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脏物都搬走。 至于廿八包粽,我从来没有听过,问了家中的老人,他们都说广州此刻没有如此的风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后来看了一些资料,如此的风俗在粤西地区还有保留。我们家廿八会去买鱿鱼、发菜、冬菇、虾米、粉丝等年货。廿九贴春联包括贴门对、横额、单语等。单语多写着:“天官赐福”,“新春大吉”,“万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发财”。这几个单语都是要依照神位来张贴的。三十团年,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这一天,家庭主妇们都会很忙。晚上整个家吃团年饭,紧接着就正式进入新的一年。 这里要另外说一个守旧的风俗,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一部分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不过如今的广州,因为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如此的新年习惯了。固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不过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如今的过新年与幼年时期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 不但是“开门炮”,如今的广州人保留这几个节前习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对比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风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几个活动还是有进行的,妈妈在年关有空的时刻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不过此刻绝大都广州家庭都嫌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中面吃,多数都是到一些酒家团年。 正月初刚开始过新年;每一天也有固定的礼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所谓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春节的活动,一直闹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走大运” 大年初一。听闻是以前的广东人,初一早上就会到野外去郊游。有的绕着村边,有的围着田园,有的循着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称“走大运”,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来,万事胜意。正月初二谓之“开年”,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携儿带女去串亲访友。继续拿我家的情形举例子,早上母亲会杀鸡拜祖宗,拜完之后就会开始做开年饭(正月初二是一年当中的“头牙”,吃“开年饭”)。吃完开年饭,就带齐东西回到外婆家,开始拜年。走的时刻,外婆或者外公就会把用红纸捆扎的生菜,芹菜,葱给母亲,当回礼。预示:整个家生机勃勃,大人辛辛苦苦,小孩机敏聪慧。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为人日,广州人日游花地的习俗。 新春期间,广州人有许多忌讳与禁忌和习惯:依照“老广们”的旧风俗,阴历大年初一不能洗头,怕洗走财气;年初二是开年,自除夕年夜饭后,到今天才能动荤;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容易招到惹是非;跟着车公诞、人日等等有说不完的讲究。还有,过新年时不能买鞋,因粤语发音“鞋”同“唉”;买书更不行了,书发音同“输”,怕此一年都“输、输”声,更是大忌。在大时大节,喜筵寿宴上,习惯于谈吉利语,不说丧气话。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声“岁岁(谐碎)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在春节期间,亲故见面,总是说些甘露醇语,互相祝福。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万事胜意等。过新年期间,长辈会给小孩一些钱,称为“利是”,寓吉祥之意。过新年的菜肴除鸡外,商店还必备烧肉(取红烧赤壮之意)、鱼(年年有余)、发菜蚝豉(发财好市)、粉丝(联绵不断)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旧时女人洗头也要挑个吉日,初1。十五不能洗头,据说会亵渎神明。但是随着科学普及、时代进步,一些的习俗也逐渐消失,为新的社会风尚所取代。 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很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费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几个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认为,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 上边两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的确,广州的春节是用花砌成的。广州人过新年不吃饺子,广州人过新年要逛花街。 广州传统迎春花市从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则在二十七日)开始,历时三天,第3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结束。一般在除夕前一个星期,这几个花街就已禁止车马通行,有关部门开始为花农搭售花的棚架和摊档。花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几天就会开始运来,阴历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市,那时十里花街上张灯结,喇叭里播放着轻快的广东音乐,人们看花、买花、“卖懒”,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农住吃皆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进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往往还有著名书法家应众挥毫,更加热闹。直到午夜两点钟,人们才慢慢散去,花农们也把卖剩的鲜花,降价拍卖,不留一点剩余。游花街的人们,常常就在这一时刻,拣到了非常好的便宜货。于是乎人人皆大欢喜,快快乐乐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最守旧的应节食品象征了广州人对过新年的期盼: 民以食为天,特别是最会吃也最能吃的广州人,过新年的食品是最要紧的,而且品种非常丰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虾、年糕这几个都是广州的最传统春节食品。 俗谚云:“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须准备的。煎堆馅为爆谷拌糖胶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开,去掉谷壳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制成,很薄,外面粘着芝麻。整个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黄色即可。此刻也没有那么讲究,有的人家做煎堆,里面不会放馅的亦有。另外,还有油角,其中又有软角、脆角、酥角之分。幼年时期,每一年快过新年的时刻,奶奶,母亲带着我一起做“油角”,固然我不是很爱吃,也做得不好,不过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乐,也是过新年的一种乐趣。再有“糖环”、“冬果”、“蛋散”、“芋虾”等油炸食物。“糖环”用糯米粉搓成团,压进木模中,逐个“批”出,炸成金黄色,酥脆可口,通常是甜的,亦有咸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条状或片状炸熟。“芋虾”是用槟榔芋刨成丝后和合米粉浆落油锅,吃起来酥化可口。“蛋散”用面粉加猪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后粘上糖胶;咸的加南乳、盐拌粉,吃起来酥化可口。 春节还必备瓜子,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冬瓜、糖桔饼、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类则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亦称“大笼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 使用很大的开口的竹笼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数十斤的米做成一个年糕,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有吉祥寓意如意、鸿运长驻。萝卜广州方言称“菜头”,取“菜”与“财”的谐音,过新年食萝卜糕,是寓意进宝招财。马蹄糕用荸荠作原料,粤方言称“荸荠作“马蹄”,过新年食马蹄糕,可以清热、消滞,其调节胃口的效果已为实践所证明,而且还有“马不停蹄”、自强不息之含义。 不得不提的是广州人的饭桌的菜式。广东地区新春美食品种繁多,有吉祥寓意,一般的菜式亦付与美满的名称,让人乐意享用。如发菜炆猪手称“发财就手”,发菜炆蚝豉即“好事发财”,咸酸菜炒猪舌(广州人称猪利)叫“事半功倍”,炒鲜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胆扒冬菇叫“满地金钱”,鱼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还有各式鸡类制品,美其名曰“丹凤朝阳”、“百鸟朝凤”、“龙凤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鸡是新春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所谓“无鸡不成宴” 嘛,还有烧猪肉,除婚嫁中象征贞洁外,新春则寓意壮旺。年初一午饭时,还必备一味素菜,俗称“罗汉斋”,用绍菜、木耳、粉丝、虾米配制,也有些人家蒸腊味的,但起筷时要先吃“斋”。
交运脱运须留意什么
经常会听到"男怕交运,女怕脱运",交运脱运这个词。许多人不明白啥叫交运脱运上运?
依照民间风俗命理的讲法,指一个人在流年中开始行运的日子。流年是指在易学中的每天。人们经常会说我们的人生亦即我们的命数,这个代表着俺们这毕生的过程。命与运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与影响互相作用不可分离。一般每隔十年交脱一次大运,经常会听到别人说,命里已经定好的事情莫强求。其实也就是说是对的,命中的交运和脱运,我们只能对其进行防御和躲灾。在两步大运之间,是存在一个平滑过渡的,即“交运--交脱--起运”,三者是一根链条上的区别位置,所表示的寓意和作用亦有差异。在交运和脱运之时,没有注意和提防忌讳和避讳,将会有小灾。
十年交脱一次的大运是两种磁场的交接,在转变的时刻磁场最为紊乱,所以交接大运的年份就比较易出现心情烦躁,不顺,严重的话会有突发的灾祸。因此在交接大运的年份要行事谨慎。即将进入的大运是有利命局的,尽最大力量避开去面对或者参加不吉的预兆。有一部分人在转大运之前都要经历一次磨难才会成功。交脱大运期间稳定心态、确定一个主要方向,少受周围环境作用与影响。新的大运正式起运后,假如是吉利的大运,可以把握十年的良机,才能一本万利。假如是不好的大运,更不要难过,你需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三十九岁行长生大运不错吗
三十九岁行长生大运,。当然好了,如此好的运气当然好了12长生五行的12种运势与运气 长生沐浴 冠带临官帝旺 衰 病 死 墓 绝 胎 养。这就叫12运为12长生,是以起首之长生,代表整个十二运程。这个是认为不可控的,所以不可以说好还是不好。只要所有的事都顺利,那就绝对肯定是好的。当然好了,如此好的运气当然好了,希望这个回答让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