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三才易经推算古时候(天地人三才配置明细表的标准)
目录导读:
三才者 天地人,为啥叫三才
周易八卦,每卦三爻,从上到下排列,讲的就是天,人,地。因周易为我中国文化基础,所以三字经这样写
三才,天地之人道 ——古时候文化中的数字“三”
“三”这样一个数字,在咱们国家古时候文化中出现得很频繁,亦有许多深意。
三才指天、地、人,这个说法出自《易经》。《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其实也就是说很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中,也蕴含着三才思想。打比方说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其实也就是说表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不周山崩之后,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覆东南,自此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
《易经》中展现了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可以建功立业,改命的思想。所谓“三才之道”就是高扬人道旗帜,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发展之道。据《周礼正义》卷七十四:“三才,天地之人道”。因 此,“三才”,或许应该是指“人”和人化的“天”和“地”。
天地有“三”。《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古时候民间谚语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由此就有了那副千古绝对:“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古时候将天空分为“太微垣、紫薇垣、天市垣”三部分,合称“三垣”。
地有“三山五岳”(三山指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和“三江五湖”(三江有多种说法,《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尚书·禹贡》陆德明释文引《吴地记》以松江﹑娄江﹑东江为三江。《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的北边江﹑中江﹑南江为三江。)。长江有“三峡”(巫峡、瞿塘峡、西陵峡)。传说海外有三仙山,为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故秦始皇派徐福去求取不死仙药。
季节有“三”。春有三春(孟春、仲春、季春),秋有三秋(孟秋、仲秋、季秋),故而古诗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三秋桂子,十里桃花”之句;夏有三伏(头伏、中伏、末伏),冬有三九,三伏最热,三九最冷,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等谚语。
传统建筑有“三布阵与布局”,打比方说秦汉以来历代都保持的“三大殿”,皇宫有“三宫六院”,建筑的“三重院落”。
古时候把法律政策写在了三尺长的竹简或木简上,故称“三尺法”,简称“三尺”。《史记·酷吏列传》:“君为天子决平,不循三尺法……”古时候刑法史有“三典”之说,审判案件叫“三推六问”,刑具有“三木”,最残酷的刑罚是“夷三族”。汉代有“三法司”,唐朝有“三司使”,明代重大案件,经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联合审理,时称“三堂会审”。审问对质亦称“三曹对案”(三曹是指在诉讼中的审判、原告、被告三方)。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对安定民心起了很大作用。
古时候礼仪和“三”关系密切。“礼让三分”“礼以三为成”,“三”是标准也是极限,过或不及,都是失礼。所以臣民朝见天子要“三跪九叩”“三呼万岁”。“三沐三熏”是对人极敬仰的礼节。日常酒宴也要“酒过三巡”才能说正事。出嫁有“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三道大礼。很多地方古时候有老祖宗去世三日后下葬的风俗……
儒家讲究“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还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要遵循“三从四德”(“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要“三贞九烈”。
古时候祭祀有“三礼”:天神、地祇、人鬼;祭祀物品有“三牲”:猪、牛、羊。
古时候官职也离不开“三”。历代皆有“三公”:周代是太师、太傅、太保(也作司马、司徒、司空),秦汉为丞相(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御史大夫(大司空)。太师、太傅、太保自北魏以后又称三师,南宋又改称三公。东汉末年的袁绍,人称“四世三公”。隋唐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三 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包括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户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和工部。
商代的部落组织分右、中、左三师,周代部落分为“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所以《论语》里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三年一次,考试分三场;会试也分三场;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后来把一些比赛的前三名也称为“三甲”。乡试第1名叫“解元”,会试第1名叫“会元”,殿试第1名叫“状元”,合称“三元”,一个人假如三次考试都获第1,就叫“连中三元”。
“三”是吉利数字。三阳开泰(或作三羊开泰)是《易经》里最为祥瑞的一卦。
道家有“三清”( 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胜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老子曰:“道生一,毕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教有三尸神,三尸神又称“三彭”或“三虫”。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条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三尸神是兼管监视、告密、教唆、破坏等种种恶行的驻身神。所以俗话形容人生气暴怒就论“三尸暴跳,七窍生烟”,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种毒药叫“三尸脑神丹”。道教还有三师,分别为度师、籍师、经师。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亦即民间所说的“三魂七魄”。
佛教有“三宝”(佛、法、僧),于是民间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讲法。佛的法相有“三头六臂”,佛教经典有“经、律、论”三藏,菩萨里有“三大士”(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佛教还有“三世佛”(“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依“三世”原本的时间意义而划分的过去佛、此刻佛与未来佛,而另一种是按地域划分范围,此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中间位置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前一种三世佛称为竖三世佛,后者为横三世佛。 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此刻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三世”又叫“三际”。)
佛教以兔、马、象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的高下,称之为“三兽渡河”。三昧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意为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里皆有“三昧真火”。佛家常说“跳出三界外,不五行之中”,“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佛教的因果循环学说有“三生”之说,即“前生”“这一生”“来生”。杭州天竺寺有“三生石”, 传说唐代李源与僧人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打水,圆观说:“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便约定十二年后中秋月夜,和李源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这天晚上圆观果真圆寂,而孕妇也正好生了孩子。到了约定的日期,李源赴约,听见一个牧童歌唱《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李源因此知牧童就是圆观之后身。(见唐袁郊《甘泽谣·圆观》。)此刻还有成语“三生有幸”。
《西游记》里猪八戒奉观音菩萨之命戒了“三荤五厌”(泛指荤腥食物),所以唐僧给他取名“八戒”。
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离不开“三”。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且侍奉殷商。城濮之战,晋文公见了楚军先要“敬而远之”。孙权夸赞吕蒙,说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孟母教子曾“三迁”。冯谖劝孟尝君要“狡兔三窟”。晏婴也曾“二桃杀三士”。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唐伯虎戏秋香要“三笑”。
君子每一天要“三省吾身”,做事要“三思而行”。极度的思念叫做“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松竹梅是“岁寒三友”,一直被文人所喜爱。隐士有“三径”,陶渊明说“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苏秦张仪如此的说客皆有“三寸不烂之舌”。
民间更是离不开“三”。古时候社会样式不一的人统一叫作“三教九流”(三教指三大传统—— 儒教、道教、佛教。经常提到的 九流 ,事实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也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古时候,“三更半夜”可不可以随便出门。古时候中国民间女性常常见到的几种职业有“三姑六婆”(三姑即尼姑、 道姑 、卦姑;六婆指 牙婆 、媒婆、 师婆 、 虔婆 、药婆、稳婆)。人有“三亲六故”(三亲”即指宗亲、外亲、妻亲,六故,指父、母、岳父、岳母、自己、老婆方面的熟人),男子有“三妻四妾”,娶亲要“三茶六礼”(我国旧时风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爱情婚姻据以成立的 纳采 、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亲迎 六种仪式)。最常常见到的人名但是是“张三李四”。大街小巷叫“三街六巷”。
人的内脏有“三焦”,穴位有“三关穴”,古时候妇女的小脚叫“三寸金莲”,“三折肱”为良医,中药里有“三七”。剑长三尺,“三尺”也指宝剑。瓷器有“唐三彩”。
本事不大那叫“三脚猫”,做某一件事情 最多可重复三次,但不能超过,这叫“事但是三”,珠算口诀诀窍有“三下五除二”,还有“一而再,再而三”“一问三不知”“三无论地带”“人分三六九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句话不离本行”等等日常俚语。
音乐中亦有“三”。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叫“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古曲有“阳关三叠”。打拍子有“一板三眼”。音乐的美妙亦称“朱弦三叹”,清代查慎行《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诗曰:“《 流水 》一弹真绝调, 朱弦 三叹有余音。”乐器亦有“三弦”。
古时候有“三皇五帝”(三皇有多种说法: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记》;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记》;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夏、商、周为“三代”,魏、蜀、吴是“三国”,禹、汤、文王称为“三王”。周公礼贤下士,曾“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殷有三仁,《论语》说:“微子去之, 箕子 为之奴, 比干 谏而死”。汉初三杰,是萧何、韩信、张良。文学史上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明代有三袁(“明代三袁”又称“公安三元”,指: 袁宏道 、 袁中道 、 袁宗道 )。
《史记·项羽本纪》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用“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除了这几个,常见成语还有“三人成虎”“三足鼎立”“三令五申”“三缄其口”“低三下四”“几次三番”“三言两语”“此地无银三百两”“日上三竿”“两面三刀”“朝三暮四”“新官上任三把火”等等。
我国古代作家的创作思路,也深受“三”的作用与影响。传说古时候有“三坟五典”( 三坟 :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 颛顼 、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启蒙经典有《三字经》,前四史中有《三国志》,兵书有《三略》,《春秋》有“三传”(即《 公羊传 》《 谷梁传 》《 左传 》。)明代冯梦龙有小说集《三言》(《 喻世明言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三国演义》里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水浒传》有“三打祝家庄”,《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红楼梦》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也就是说,尊尚“三”的传统浸透古时候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作用与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思考方式和审美心理。
�������]�����
三字经的三才和三光有什么含义
三才:天 地 人
三光:日 月 星
人有啥三才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讲的是天地世间万象变化。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辩证思想,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推算,而《易经》便是汇总这几个预测推算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释读解义:
《易经》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顺其自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皆在变化。简易,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统一对立。
不易,虽世间的事物纵横交错,变化多端,不过有一样东西永久不变的,那么这样就是规律;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这就是规律。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不管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讲的是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国人民5000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范畴,是儒、道等各家共同的经典。
更多阅读:
《易经》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顺其自然” 的规律,这个道理被叫作"道"。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定数”与“变数”,定数有规可循而变数无规可循;定数中含有变数,变数中又含有定数,不管定数还是变数其大局皆不变。
易有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