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干阴阳记法天干太阳五行(十天干阴阳属性表)
十天干可以 使用1至10来代表么?
假如作为简单容易的记数法,可以从1到10简单地顺序排列。假如依照九宫格并且参考阴阳五行及河图洛书的排法:十天干也应该使用严格相相应的数字来代表,详见如下:甲3,乙8,丙9,丁4,戊5,己0(或者10),庚7,辛2,壬1,癸六、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间位置土,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十天干以及十二地支,皆可以分别分解为阴五行与阳五行两条线。
如何记十天干和天干地支?
1。天干地支
1。地支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记忆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因猫深思无谓神游四海。
2。天干
记忆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乙丙丁无计更新人亏。
2。十天干歌
1。阴阳属性歌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天干共十数,阴阳各有配。
阴方在偶位,单数即为阳。
五阳利客不利主,做事谋为宜先行。
发兵征战安国邦,远行求财必定会有赢。
2。五行方位歌
甲乙东方木,南火是丙丁,
戊己中间位置土,庚辛西属金,
壬癸北方水,五行方位真,
属性分阳阴,相位各有序。
3。四季对应歌
甲乙属春丙丁夏,戊己属于长夏中
庚辛属于在金秋,壬癸属于在冬。
4。体脏对应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是大肠辛属肺,膀胱三焦在壬方,
若问肾水心包处,二者都在癸中藏。
甲头乙项丙肩求,丁胸戊肋己腹收,
庚是脐轮辛为股,壬胫癸足一身周。
十天干之先后顺序排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在咱们国家历法中阴阳干支,阴自然是指月亮,阳为太阳,干支指天干地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顺序,天干地支各取一字组成纪年,打比方说甲子年、乙丑年等。六十年后重回起点,所以六十年称为一甲子。故60岁也称花甲之年。
更多阅读:
来源浅考: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干支”古名“岁”(摄提)。据《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录载入:“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困顿、赤奋若。“岁”以60甲子(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易·系辞》寒暑相推而岁成。
《太平御览》卷17引《释名》曰:“岁,越也。越,故限也,年进也,进而前也,祀巳也,新气生,故气巳也,载载生物也。”《开元占经》卷67引《淮南鸿烈间诂》曰:“斗杓为小岁。(注:)岁之言越历十二辰而行。”《白虎通》岁者,遂也。
《说文》:“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遍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三皇本纪》:“天皇氏,木德王,岁起摄提”。明代著名史学家万民英依据中国古代文献文记录载入确定天皇氏时代已发明干支历,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录载入。
天干地支之这一发明作用与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风水原理讲述十天干的间关系之相克相生
天干地支,由 十天干 和十二地支组成的一种古时候历法纪年。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最终形成一套干支纪法。主要用于纪日、卜卦和配合记事,现今更主要的还是应用在堪舆风水学上,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十天干的间的相克相生。
风水原理讲述十天干的间关系之相克相生 甲是拆之义,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之义,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之义,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之义,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之义,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之义,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之义,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之义,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之义,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之义,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周而复始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作用与影响。
《五行大义》中说,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所以有枝干名也。”
天干的名传说是得于古时候天有十日,天干即十日之名,《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 一:天干及阴阳之分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天干,或谓十天干。其阴阳之分,以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二:天干及五行属性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属栋梁之木;乙为阴木,属花草之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属于太阳之火;丁为阴火属灯烛之火。戊已同属土,戊为阳土,属城墙之土;己为阴土,属田园之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属于斧钺之金;辛为阴金,属于首饰之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属于江河之水;癸为阴水,属于雨露之水。
三:天干与方位及季节配属 甲乙东方木,属春;丙丁南方火,属夏;戊己中间位置土,属长夏;庚辛西方金,属秋;壬癸北方水,属冬。
四:天干与人体的关系 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 天干配属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五:天干化合 甲与己合化土,乙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天干之化合是由二十八宿位于天体上的具体位置来决定的,以甲与己合化土为例,当五行土气在天体上经过心、尾、角、轸四宿时,恰是甲己方位,故甲己天干就合化为土,而逢甲逢己亦便是属土的气象运行主事。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窥探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60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五、二十四19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录载入,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农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时候的中国人来讲,天干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几个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因此这些数字被赋於之义就愈来愈多了。
古代人们(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代人们所以就获得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如今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或许应该是在夏商周这些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地支是如何算时辰的?
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循环往复,循环下去。必须注意和提防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晨子)和23时到二十四时的晚子时(夜子),所以遇见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二十四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
日上起时也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更多阅读
天干之运行周期为十,以十个时辰、十天、十个月、以及十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地支之运行周期为十二,以十二个时辰、十二天、十二个月、以及十二年为一个个不同时段的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
天干地支之配合,制造出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因为天干地支配合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开始,因此人们又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为“甲子”。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天干地支五行解读
一:关于计算时辰的方式方法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预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2。24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里面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24时辰,同此刻一天24小时时间一致。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预示)。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追溯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6。古时候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最近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代人们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子时】夜半,也叫作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1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也叫作荒鸡:十二时辰的第2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也叫作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也叫作早食等:古代人们“朝食”之时亦即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也叫作日禺等:接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日中,也叫作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也叫作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也叫作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也叫作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刻。(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也叫作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也叫作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业已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亦即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二:如何计算时间1,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二十四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一:关于计算时辰的方式方法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预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2。24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里面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24时辰,同此刻一天24小时时间一致。3。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预示)。4。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5。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追溯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6。古时候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最近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代人们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子时】夜半,也叫作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1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也叫作荒鸡:十二时辰的第2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也叫作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也叫作早食等:古代人们“朝食”之时亦即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也叫作日禺等:接近中午的时刻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日中,也叫作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也叫作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也叫作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酉时】日入,也叫作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刻。(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戌时】黄昏,也叫作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也叫作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业已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亦即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二:如何计算时间1,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二十四小时为十二时辰: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有表格,月依照顺序排列出来的,日是依据月精密推算出来的,也是六十甲子顺序排列出来的!!!时辰天干依据月和日精密推算,地支是固定的,与当今时间对比是: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请用天干地支预示一天二十四小时(高手进)
就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预示2小时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午时——11点钟至下午13点钟; 未时——下午13点钟至3点钟; 申时——下午15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17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19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