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字转运

诸葛出门吉日图先帝吉日五行(十二建星嫁娶吉凶详细解读)

嫁娶 八字转运 08-30

诸葛马前课(指算法):

诸葛马前课(指算法): 确定自己想预测推算的什么事情, 紧接着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默选一支。 紧接着用当天(农历)的月份, 日期和你默选的地支计算, 从大安始(见上图), 逆时针数,月份的最后位置是日期的起始位置,日期的最后位置,是地支之起始位置,选定的地支最后位置便是马前课算出的结果。 注:大安、速喜、小吉为吉卦。 流连、赤口、空亡则非吉卦。  比如: 我预测推算明日旅途情况怎样? 现默选地支“申”字, 今日农历是六月十二, 那不如就从大安开始顺时针从一数到六(月)即: 大安-流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 紧接着日期从空亡开始顺时针从一数到十二, 十二应该到小吉。 再从小吉做起点, 顺时针从“子”数到“申”(自己默选的地支,第九位), 应该数到大安。 大安即为你的指算最终,为吉。  注:时间尽最大力量用农历为好, 用阳历也行,准确度低一些罢了; 默选时辰(地支)既可以是那个时候预测推算的时辰, 也可是用出发的时间, 个人确定的出发时间最好。 马前课象意 1。大安:身不动时,属木青龙,凡谋事一五七(属四肢),贵人西南,冲犯东方,小孩婆姐六畜惊,大人青面阴神。断曰:大安事事昌,求财在坤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安康,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军回田野,仔细兴推详。 2。留连:人未归时,属水玄武,凡谋事二八十(属肾胃),贵人南方,冲犯北方,小孩游路亡魂,大人乌面夫人。断曰:留连事难成,求谋曰未明,凡事只宜缓,去者来回程,失物南方见,急讨方称心,更须防口舌,人口且太平。 3。速喜:人便至时,属火朱雀,凡谋事三六九(属心脑),贵人西南,冲犯南方,小孩婆姐动勿惊,大人火箭将军。断曰: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行,失物申未午,逢人路上寻,官事有福德,病者无祸侵,田宅六畜吉,行人有喜音。 4。赤口:官事凶时,属金白虎,凡谋事四七十(属肺胃),贵人东方,冲犯西方,小孩迷魂童子,大人金神七杀。断曰:赤口主口舌,官非切要防,失物急去寻,行人有惊慌,六畜多做怪,病者出西方,更需防咒诅,恐怕染瘟疫。 5。小吉:人来喜时,属木,凡谋事一五七(属肝肠),贵人西南,冲犯东方,小孩婆姐六畜惊,大人无主家神。断曰: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阴人来报喜,失物在坤方,行人立便至,交易甚是强,凡事皆和合,病者褥上苍。 6。空亡:音信殊时,属土勾陈,凡事谋三六九(属脾脑),贵人北方,冲犯南地,小孩土瘟神煞,大人土压夫人。 断曰:空亡事不祥,阴人多乖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失物寻不见,官事有刑伤,病人逢暗鬼,囊解保安康。 诸葛马前课,听闻是诸葛亮行军出行时,随时占算吉凶福祸的简便方法,因为方法简单,十几秒内,既可得知凶吉祸福,能在马上立算,故称诸葛马前课。 诸葛马前课亦称小六壬,其实也就是说是从奇门遁甲中简化出来的。 小六壬算是平时生活中,简易型的占卜。 遇事或心里有啥感应,马上掐指一算,可以指点一些平时生活的事情。十分容易上手和使用。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诸葛孔明马前课有什么含义?

诸葛孔明马前课,是诸葛亮行军或出行时,随时用来占算凶吉福祸的一种简便方法。给您,帮助您自测预知,求个吉利,图个平安。占算方法以大安为起点是正月,顺时依次是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转两次即为十二个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最终落到哪一名词上,即可看内容。比如:你想占卜阴历三月初五辰时的吉凶。那么从大安起数到三是速喜,再从速喜上起日,数到五是大安。再从大安上起时,数到辰时{辰在地支中排第五位}是小吉,查看小吉的内容便知。占语大安=诗:大安事事吉,求神在坎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健康。曰: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军怀旧原,仔细于推祥。留连=诗: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没明。凡事只宜缓,去者未回程。曰:失物南方见,急讨方称心。更须防口舌,人中且太平。速喜=诗: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方。失物申未午,逢人路上寻。曰:官事有福德,病者无祸侵。田家六畜吉,行人有音信。赤口=诗:赤口主口舌,是非须要防。失物急去寻,行人有惊慌。=曰:鸡犬多做怪,病者出四方。更须防咒嘴,恐怕染瘟疫。小吉=诗: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有人来报喜,失物在坎方。=曰:行人主便至,交易甚是强。凡事皆和合,病者告上苍。空亡=诗:空亡事不牢,遇事无主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曰:失物寻不见,官鬼又刑伤。病人适暗鬼,祈祷保平安。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诸葛神签第九十五签 诸葛灵签解签95

;     诸葛神签第95签概述和签图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第九十五首。      墙围竹木稻盈田、鸡犬桑麻境地偏、完却官粮无别事、泰平世界一神仙。      太和:险阳会合,冲合之气。      诸葛神签第95签吉凶解签      功名:福禄天成、毕生富贵。      行人:桃源乐境、渔人自来。      爱情婚姻:家室安宁、毕生稳足。      官司:天相吉人、事事顺适。      丁口:家门清吉、人口平安。      生意:随分经营、毕生财旺。      疾病:保合太和、身体康泰。      出行:一路平安稳定、诸事顺利。      失物:不出门庭、何愁损失。      田畜:田财进益、六畜丰余。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诸葛灵签

诸葛神签是还是不是诸葛亮写的 【诸葛灵签】(也称诸葛神数)相传诸葛亮所作。诸葛亮每遇难题,必暗自用一种自己创造的独到占卜法,来占卜吉凶,点拨自己,做事趋利避凶。这种占卜方法如下本站的【诸葛灵签】。 【诸葛灵签】,共三百八十四爻,谶语句法,长短不一,含义深远,对占卜者的思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尤其是那些正陷于彷徨迷惘中的人,更有一种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的豁然开朗感觉。所以这是可以作为判断吉凶,决定进退,是选择趋吉避凶的指南针。 抽签时心要诚,手要净,焚香向天祷告,紧接着,双手合拢,平移到胸前,手指向上,心中默念【仙师驾到,指导迷津】三遍;默念自己姓名,生下来时辰,年龄,地址;请求指点,如事业、财运、运程、行市等。紧接着再开始抽签。抽签的过程就是天灵与人心灵交流,总之,你的心事已得仙师了解,而仙师会对你作出指示。所以万万不可存「玩一玩」的心态。 诸葛灵签 解签 第1百24签,求解签,谢谢 诸葛灵签 第1百24签 , 签诗:宝镜新,照两人,心中结,合同心。 解签:得此签者,即将成婚,或已成婚,双方言谈甚欢生活美好,如问合夥,亦可大发。 此签文内容像是爱情婚姻签文, 不像工作签文,仅做参考, 【诸葛灵签】〖抽签〗上签〖诗曰〗止止止,有终有始,似月如花,守成而已 。请问此签针对爱情婚姻有什么含义? 止为停止,有如今的结果一定有开始的缘故。停止埋怨不满吧,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诸葛神算 诸葛神算相传是三国时代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所作,此书在老百姓中世代相传,到现在已历十七个世纪,小自个人荣辱,家庭得失,大至战役胜负,邦国兴衰,皆可测算,无不如神。《易经》中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预示一种状态,每一状态既有既定之势,亦有向其它状态转化的趋势。诸葛神算依据《易经》六十四卦所蕴含的三百八四爻,编写了三百八四个签诗,并巧妙地组成字盘供人卜算,其内容神秘而匪夷所思。这几个签诗长短不一,含义深远,对占卜者的思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尤其是那些正陷於徨迷惘中的人,更有一种拨开云雾重见天日的豁然开朗感觉。 解锁免费诸葛神算测字解签 … 诸葛亮六灵签速喜有什么含义 是“大安、流连、朔喜、眦口、小吉、空无” 诸葛孔明马前课,是诸葛亮行军或出行时,随时用来占算凶吉福祸的一种简便方法。推荐给您,帮助您自测预知,求个吉利,图个平安。 占算方法 以大安为起点是正月,顺时依次是留连、速喜、赤口、小吉、空亡转两次即为十二个月。月上起日,日上起时,最终落到哪一名词上,即可看内容。比如:你想占卜阴历三月初五辰时的吉凶。那么从大安起数到三是速喜,再从速喜上起日,数到五是大安。再从大安上起时,数到辰时{辰在地支中排第五位}是小吉,查看小吉的内容便知。 占 语 大 安 =诗:大安事事吉,求神在坎方。失物去不远,宅舍保健康。曰:行人身未动,病者主无妨。将 军怀旧原,仔细于推祥。 留 连 =诗:留连事难成,求谋日没明。凡事只宜缓,去者未回程。曰:失物南方见,急讨方称心。更 须防口舌,人中且太平。 速 喜 =诗:速喜喜来临,求财向南方。失物申未午,逢人路上寻。曰:官事有福德,病者无祸侵。田 家六畜吉,行人有音信。 赤 口 =诗:赤口主口舌,是非须要防。失物急去寻,行人有惊慌。=曰:鸡犬多做怪,病者出四方。更 须防咒嘴,恐怕染瘟疫。 小 吉 =诗:小吉最吉昌,路上好商量。有人来报喜,失物在坎方。=曰:行人主便至,交易甚是强。凡 事皆和合,病者告上苍。 空 亡 =诗:空亡事不牢,遇事无主张。求财无利益,行人有灾殃。=曰:失物寻不见,官鬼又刑伤。病 人适暗鬼,祈祷保平安。 诸葛亮点将上签有什么含义 这是一上签,说的是皓月当空,事业光明前途。楼上说的对,不过后面的就出现偏差了。说要你保持心态和信念,坚持原则性东西。虽有波折,不过中有云开月明之时。有贵人相助,也是正确的。 /。。。09 诸葛神算278签求爱情婚姻 二七八签 (黑夜行人) 签诗:黑夜里,勿前往,一有值,要着慌,紧紧记,须结党。 解签:陌生环境未了解前,勿冒然前往,假如必须前往,应结伴而行。 为人谋何所图成可赚坏闹败而落速来名利。 我问的是跟男友是还是不是姻缘诸葛神算推出来的此句话 求解谢谢大 该是167。为人谋何所图成可赚坏骨败而落速来名利一点也无; 吧,分开读或许应该是为人谋何所图,成可赚坏骨,败而落速来,名利一点也无。从字面上解释是“给别人谋划有啥好处?事成了落一个坏骨头的名声,事不成更成了有勇无谋的匹夫。”意思就是与男友的姻缘不应该你来问,你问了也没有用,要看男友的念头怎样。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玉匣记的民间风俗吉凶日篇

● 猫眼定时辰歌诀 ● 定寅时歌诀 ● 定太阳出没歌诀 ● 定太阴出没歌诀 ● 定太阴出时歌诀 ● 定九星歌诀 ● 金符经 ● 九星值日吉凶 ● 逐月凶星总局 ● 赤口日 大小空亡日 ● 四不详日 ● 十恶大败日附十恶日歌诀 ● 伏断日 ● 上兀下兀日 ● 上朔日 ● 火星日 ● 长短星日 ● 九土鬼日 ● 灭没日 ● 水痕日 ● 人神所在日 ● 先贤死葬日 ● 彭祖百忌日 ● 杨公忌日 ● 月忌日 ● 探病忌日 ● 神号鬼哭日 ● 鹤神方位图 ● 元旦出行吉日 ● 鹤神日游方 ● 矅仙选择逐月吉凶日 ● 上官赴任天迁图 ● 上官赴任吉日 ● 临政亲民吉日 ● 进表上疏吉日 ● 袭爵受封吉日 ● 应试赴举吉日 ● 入学吉日 ● 学技艺吉日 ● 冠筓吉日 ● 小儿剃头吉日● 小儿断乳吉日 ● 女子穿耳吉日 ● 女子缠足吉日 ● 纳奴婢吉日 ● 诸葛武候选择逐年出行图 ● 出行通用吉日 ● 出行诀法 ● 逐月出行吉凶日 ● 出行十二时吉凶方向 ●《碧玉经》出行忌日 ● 四离四绝日 ● 四顺四逆日 ●天翻地覆时 ●出行紧急用四纵五横法 ● 商贾兴贩吉日 ● 行船吉日 附忌日 ● 龙神会日 ● 开张店肆吉日 ● 立契交易吉日● 入宅移居吉日 ● 买田地房产吉日● 出财放债与纳财收债吉日 ● 五谷入仓吉日 ● 分家产吉日 ● 大明吉日 ● 大偷修日 ● 起造吉日 ● 盖屋吉日 ● 动土开基吉日 ● 平基吉日 ● 起工架马吉日 ● 定磉扇架吉日 ● 竖柱吉日 ● 上梁吉日 ● 门光星吉日 ● 造仓库吉日 ● 修作厨房吉日 ● 作灶吉日 ● 祈祀灶神吉日 ● 安床吉日 ● 造床忌宿歌 ● 合帐裁衣吉日 ● 安机经络吉日 ● 写真画像吉日 ● 画绳墨吉日 ● 起缸作染吉日 ● 合寿木开生坟吉日 ● 修造舟揖吉日 ● 入山伐木吉日 ● 耕种吉日 ● 浸谷吉日 ● 下秧吉日 ● 栽禾吉日 ●割禾吉日 ●开凿池塘吉日 ● 天狗守塘吉日 ● 安碓磨吉日 ● 穿井修井吉日 ● 开沟吉日 ● 作厕吉日 ●谢土吉日 ●禳造作魇时法 ●求医治病吉日 ●合药服药吉日 ● 逐月斩草破土吉日 ● 安葬吉日 ● 逐月安葬吉月 附安葬日周堂图 ● 大明大空天光星 ● 安葬从权法 ● 乘凶葬法 ● 禳镇重丧法 ● 除灵罢服吉日 附除灵周堂图 ●买马吉日 附作马枋吉日 ●买牛吉日 附作牛栏吉日 ●养浴蚕吉日 附出蚕吉日 ●收蜂割蜜吉日附蜂王杀诗 ● 畋猎网鱼吉日 ● 造曲造酒吉日 ● 治酸酒法 ● 收杂酒法 ● 合酱吉日 ● 买猪吉日 附出猪凶日 ●作猪圈吉日附修猪圈吉日 ● 买鸡鹅鸭吉日 ●作鸡鹅鸭栖吉日 ●抱鸡鹅鸭吉日 ●纳猫吉日附相猫法 ●纳犬吉日●上梁日忌二十八宿中七星●殡葬日忌二十八宿中七星 ● 天干五行 ● 地支五行 ● 五行相生 ● 五行之间相克 ● 十二属相掌中诀图 ● 十二月建 ● 地支相穿 ● 地支三合 ● 地支 ● 年上起月 ● 日上起时 ● 起天月德法 ● 起天月德合法 ● 黄黑道用事吉日 ● 喜神方位歌 ● 喜神喜怒歌 ● 福神方位歌 ● 财神方位歌 ● 贵人月份方位歌 ● 日破败五鬼方 ● 男女属相配婚 ● 女命行嫁大利月 ● 翁姑忌讳与禁忌 ● 男命禁婚年 ●女命禁行嫁年 ●男女配宫合婚法 ● 嫁娶不将图 ● 女命行嫁忌日 ● 纳婿周堂图 附纳婿定亲吉日 ● 嫁娶周堂图 ● 天狗星四季方向●太白日游之方 ● 诸日起吉时歌 ● 娶送女客忌三相 ● 上下车轿方 ● 安床坐帐方 ● 选择嫁娶婚元书式 ● 起日贵人歌 ● 起夜贵人歌 ● 六十花甲子纳音诸神方向● 六十花甲子纳音诸神方向2 ● 看阳宅要诀 ● 大游年歌 ● 七星八卦图● 九星所属阴阳凶吉 ● 九星吉凶年限应验歌 ● 子息多寡歌 ● 分房兴败歌 ● 年神方位图● 紫白五行歌 ● 洛书九宫顺行图 ● 三元年白歌 ● 三元月白歌● 三元日白歌 ● 三元时白歌 ● 年家吉神凶煞之最 ● 岁天干 ● 劫、灾、岁三煞方向 ● 十二建星 ● 年枝五鬼方位歌 ● 金神方位歌 ● 蚕官蚕命方位 ● 力士、奏书、蚕室、博士 居四隅卦 ● 年干破败五鬼方位歌 ● 大将军歌诀● 论将军方位 ● 月家凶煞之最● 大月建歌 ● 小儿煞歌● 禳解小儿煞法 ● 飞宫掌中诀图 附飞宫祖洛书 ● 六德详细解读 ● 天德、月德歌 ● 三德相合 ●天恩,月恩吉日● 天赦、母仓吉日 ● 太岁神煞出游日 附大偷修曰 ● 用日法 ● 地支六冲凶日 ● 论四废荒芜凶日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活学活用玉匣记的图书目录

第1章 以律择吉日《玉匣记》的来历及日期选择记日期三元五腊圣诞日期雕塑神像的吉日神像吉日十殿阎君圣诞日期准提十斋日男女值年星辰属命九曜星君值男女命限二十八宿值日吉凶歌二十八宿值日四季风雨阴晴歌第2章 依民间风俗选良辰逐月吉星总局逐月凶星总局九星值日吉凶金符经天翻地覆时猫眼歌诀定寅时歌诀定九星歌诀定太阴出时歌诀定太阳出没歌诀上梁日忌宿七星殡葬日忌宿七星四不祥日恶大败日,伏断日上兀下兀日上朔日火星日长短星日九土鬼日水痕日人神所在日彭祖百忌日杨公忌日月忌日神号鬼哭日鹤神方位图鹤神日游方曜仙逐月择吉凶上官赴任吉日上官赴任天迁图临政亲民吉日进表上疏吉日学习技艺吉日冠笄吉日小儿头吉日小儿断乳吉日女子穿耳吉日诸葛武侯三元出行图出行通用吉日逐月出行吉凶日出行吉凶方向与忌日四离四绝日四顺四逆日出行戒咒吉法商贾兴贩吉日行船日吉凶;开张店肆吉日立契交易吉日人宅移居吉日买田地房产吉日出财放债与纳财收债吉日五谷入仓吉日分家产吉日大明吉日大偷修日起造吉日盖屋吉日动土开基吉日平基吉日起工架马吉日定磉(sang)扇架吉日竖柱吉日上梁吉日门光星吉日造仓、修库吉日修作厨房吉日作灶吉日祈祀灶神吉日安床吉日造床忌宿歌合帐裁衣吉日写真画像吉日画绳墨吉日起缸作染吉日合寿木开生坟吉日修造舟楫吉日人山伐木吉日耕种吉日浸谷吉日下秧吉日栽禾吉日开凿池塘吉日安碓磨吉日穿井修井吉日开沟吉日作厕吉日谢土吉日禳造作魇昧法求医治病吉日合药服药吉日安葬吉日逐月安葬吉日大明大空天光星安葬从权法乘凶葬法禳镇重丧法除灵罢服吉日买马吉日买牛吉日蚕养浴吉日收蜂割蜜吉日畋猎网鱼吉日造曲造酒吉日治酸酒法收杂酒法合酱吉日买猪吉日作猪圈吉日作鸡鹅鸭栖吉日纳猫吉日纳犬吉日第3章 阴阳五行及风水择吉阴阳五行说之寓意天干地支之含义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五行相克相生十二属相掌中诀圈十二月建地支相冲地支相穿地支三合地支年上起月日上起时起天月德法起天月德合法黄黑道用事吉日喜神方位歌喜神喜怒歌福神方位歌财神方位歌贵人月份方位歌日破败五鬼方男女属相配婚女命行嫁大利月翁姑忌讳与禁忌男命禁婚年女命禁行嫁年男女配宫合婚法嫁娶不将图女命行嫁忌日纳婿周堂图嫁娶周堂图天狗星四季方向太白日游之方诸日起吉时歌娶送女客忌三相上下车轿方安床坐帐方选择嫁娶婚元书式起日贵人歌起夜贵人歌六十花甲子纳音诸神方向看阳宅要诀大游年歌七星临八卦图九星所属阴阳凶吉九星吉凶年限应验歌子息多寡歌分房兴败歌年神方位图紫白五行歌三元年白歌三元月白歌三元日白歌三元时白歌年家吉神凶煞之最岁天干劫、灾、岁三煞方向十二建星年支五鬼方位歌金神方位歌蚕官蚕命方位力士、奏书、蚕室、博士居四隅位年干破败五鬼方位歌大将军歌诀论将军方位月家凶煞之最大月建歌小儿煞歌禳解小儿煞法飞宫掌中诀图六德详细解读天德、月德歌三德相合天恩、月恩吉日天赦、母仓吉日太岁神煞出游日偷修用日法地支六冲凶日论四废荒芜凶日大游年歌注解解读七星定位相生五行学说九星五行所属24山图……第4章 综合占卜术择吉第5章 梦境带来的吉凶启示第6章 周公解梦集第七章 古文化中的活法学第八章 好运势与运气的推测方法第九章 神秘的周易符号世界附录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诸葛亮-出师表

既然提出出师表,我给你复制了一大篇,固然繁琐,而且使用别人的东西不大好,不过你既然已经是为了学习,当然还是全面一些的好,还有 后出师表并不是诸葛写的,而是后人写的。。。前 出 师 表 :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适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紧接着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的的确确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过,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由于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于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建议,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轻轻松松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于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啥差异。假如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金科玉律。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觉得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紧接着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佳的作用。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觉得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部落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皆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几个事,没有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几个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后 出 师 表 :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紧接着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因此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拜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俺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俺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不过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拜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一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因此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不过呢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至于偏安在蜀都,因此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不过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刻向他进攻,此刻正所谓进兵的时刻。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此刻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明白的第1点。 出师表 赏析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但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脑袋,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脑袋,具备正确的看法,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提示,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1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效果,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情感。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己一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形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如此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意见,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让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假如表文只不过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可能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着重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几个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提示,既可单独成项,又互相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获得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与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劝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由于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感情”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诉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定会有效;以“事业”励之,劝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宏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2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1部分的进谏,到第2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形,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似乎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也就是说,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由于:第1,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2,以自己一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老祖宗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3,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是万万不可以前功尽弃。第4,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5,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征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己一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边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预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劝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辛辛苦苦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数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也就是说,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都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其注意和提防收表对象的特征,因而决不是普通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适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毕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展现了“谨慎”精神,此亦为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适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适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ì)、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紧接着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ǒ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 【文体】表:古时候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注释】(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此刻。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之义。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己一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约。)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平常,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建议。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 臧否(pǐ):善恶 陟罚臧否:奖善惩恶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为,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或许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那个时候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二十四)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建议。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录载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部落击败,而向宠的团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部落。 (33)行(háng)阵:指团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 所以: 。。。。。。的缘故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那个时候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旺。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那个时候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那个时候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之义。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讲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看望。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允。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见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时候诸侯国的部落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钝:比喻本人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脑袋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所以:用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俺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意见。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 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此刻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的的确确是十分危急存亡的时刻了。不过在宫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懈怠,在边疆,忠诚、有志气的将士舍身忘死:原来都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的原故)。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用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士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在)皇宫中、朝廷中(的臣子),(本来)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是忠诚、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私心,造成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觉得宫内的事情,事不管大小,都要征询他们的建议,紧接着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补正疏失,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觉得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建议,就一定能使得军伍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均有适合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旺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的时刻,每次跟我评论起这几个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几个都是忠贞、坦直,能以死报国的节义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旺,就时间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苟且在乱世间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之中闻名显达。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微,见识短浅,降低本人的身份屈尊,三次在草庐当中拜访,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建议,所以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见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刻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危难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只恐怕拜托给俺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消灭奸邪,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掂量利弊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么这样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的任务,假如不能完成,那么这样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以上告先帝的神灵。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么这样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公布他们的罪责。陛下亦应当自己思虑谋划,征询从善的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俺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如今正当远离陛下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说了些什么话。文章理解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二十岁,昏庸无能,不明 白治理政事;假如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作用与影响。于是,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务必要有正确的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此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所谓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如何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事实上是诸葛亮的决策。那个时候在蜀国内部亦有不同意见,有一部分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本人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本人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能够起到好作用的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5段)作者以灵敏的觉察力,剖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的主见 第2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 第3部分(8~9段)汇总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具体地说, 第1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刚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尚、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老祖宗的效果。 第2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并 且,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3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此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看成是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全文要点 剖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一)、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 (二)、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要紧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三)、剖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益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四)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五)、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六)、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 (七)出师目标(“大事”、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八)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九)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古今异义 出 句┃ 古今异义词 ┃古 义┃今 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否 ┃ 恶,坏,批评 ┃预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缘故(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预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猥自枉屈 ┃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晓畅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痛恨 ┃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布衣 ┃ 平民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 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效果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 ┃效果[编辑本段]通假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 通“拣”,挑选) 必能裨补阙漏 (阙 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编辑本段]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愚以为营中之事”中“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不过,那么,转折连词) 紧接着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而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上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紧接着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部落,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叫作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刻,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零(面对,动词,这里是面对着文章忍不住落下眼泪) 15。效 恐拜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果,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 来,用以 )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 以致 )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 以) 愚以为营中之事(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18、益 有所广益(益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添) 19、于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到)[编辑本段]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预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式方法:亲身) 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预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适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瞧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名词作动词 恐拜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拜托不效(动词“拜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拜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此皆良实(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善良笃实的人) 攘除奸凶(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奸臣恶人) 优劣得所。(优劣,形容词用为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编辑本段]相关成语 三顾茅庐:《出师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约。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涉及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开张圣听:原意指扩大圣明的听闻。如今的意思是要后主宽广的听取别人的善意的建议。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编辑本段]倒装句 ①不求闻达于诸侯(“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在诸侯中出名而得来显贵”)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陈述句:与草庐之中三顾臣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再将要失败的时刻接受任务”)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 ④奉命于危难之间(“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紧迫危难的时刻奉命”)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前面的复制的很详细:但是考点或许应该是: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此刻。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之义。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己一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约。)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平常,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建议。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 臧否(pǐ):善恶 陟罚臧否:奖善惩恶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为,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或许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那个时候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二十四)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建议。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录载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部落击败,而向宠的团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部落。 (33)行(háng)阵:指团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 所以: 。。。。。。的缘故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那个时候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旺。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那个时候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那个时候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之义。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讲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看望。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允。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见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时候诸侯国的部落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钝:比喻本人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脑袋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所以:用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俺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意见。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既然提出出师表,我给你复制了一大篇,固然繁琐,而且使用别人的东西不大好,不过你既然已经是为了学习,当然还是全面一些的好,还有 后出师表并不是诸葛写的,而是后人写的。。。 前 出 师 表 :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适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紧接着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的的确确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过,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由于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于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建议,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轻轻松松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于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啥差异。假如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金科玉律。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觉得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紧接着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佳的作用。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觉得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部落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皆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几个事,没有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几个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后 出 师 表 :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紧接着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因此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拜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俺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俺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不过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拜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一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因此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不过呢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至于偏安在蜀都,因此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不过有些发议论的人却说这样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贼刚刚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兵法上说要趁敌军疲劳的时刻向他进攻,此刻正所谓进兵的时刻。我恭敬地把一些情况向陛下陈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样英明,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却是经历过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到安全,此刻陛下未韶赶得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想采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安然平定天下,这是我不明白的第1点。 出师表 赏析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但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脑袋,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脑袋,具备正确的看法,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提示,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1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效果,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情感。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己一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形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如此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意见,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让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假如表文只不过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可能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着重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几个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提示,既可单独成项,又互相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获得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与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劝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由于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感情”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诉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定会有效;以“事业”励之,劝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宏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2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1部分的进谏,到第2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形,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似乎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也就是说,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由于:第1,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2,以自己一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老祖宗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3,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是万万不可以前功尽弃。第4,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5,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征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己一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边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预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劝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辛辛苦苦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数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也就是说,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都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其注意和提防收表对象的特征,因而决不是普通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适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毕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展现了“谨慎”精神,此亦为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前面的复制的很详细: 但是考点或许应该是: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此刻。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之:的。秋:这里是“时”之义。 (5)然:然而。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于:在。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己一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约。)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平常,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建议。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微薄,轻视。志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 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 (14)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 臧否(pǐ):善恶 陟罚臧否:奖善惩恶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干不正当的事违犯法令。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为,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奖。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平:公平,明:严明。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宫廷内外。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或许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郭攸之:南阳人,那个时候任刘禅的侍中。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虑:思想。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拔:提升。遗(wèi):给予。 (二十四)悉:全部。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建议。咨,询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录载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部落击败,而向宠的团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部落。 (33)行(háng)阵:指团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 所以: 。。。。。。的缘故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那个时候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旺。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耕:耕种。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那个时候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那个时候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之义。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讲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看望。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允。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见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时候诸侯国的部落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钝:比喻本人的低劣的才能。驽,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脑袋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 所以:用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俺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意见。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诸葛亮出师表的解析,多一些~!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的的确确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不过,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由于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于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建议,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轻轻松松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于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啥差异。假如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金科玉律。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觉得宫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紧接着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佳的作用。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觉得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部落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皆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几个事,没有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几个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原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可以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啥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本人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建议,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见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刻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刻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至今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拜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拜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因此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此刻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意见,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假如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亦应当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方法,听取正确的建议,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假如能够这样,俺就受恩感激不尽了。此刻俺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适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紧接着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朝中guanyuan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由于追念先帝对于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guanyuan;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guanyuan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几个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紧接着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加的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刻,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觉得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得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蓬勃发展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几个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几个人都是忠贞出色、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见磨难,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刻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至今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刻,把国家大事拜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拜托给俺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因此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此刻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可以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假如不能实现,就治俺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亦应当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此刻俺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二十岁,昏庸无能,不明 白治理政事;假如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作用与影响。于是,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就务必要有正确的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此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所谓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如何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事实上是诸葛亮的决策。那个时候在蜀国内部亦有不同意见,有一部分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本人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本人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能够起到好作用的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5段)作者以灵敏的觉察力,剖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的主见 第2部分(6~7段)追叙三顾茅庐之事。 第3部分(8~9段)汇总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具体地说, 第1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刚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尚、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老祖宗的效果。 第2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并 且,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3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此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看成是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全文要点 剖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一)、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 (二)、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要紧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三)、剖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益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四)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五)、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六)、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 (七)出师目标(“大事”、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八)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九)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诸葛亮生平大事年表】 建安十三年(208),先主遣亮自结于孙权,与曹军战于赤壁,大破之。 建安十六年(211),先主入蜀,亮与关羽守荆州。 建安十七年(212),先主攻刘璋,亮与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诸地。 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领益州牧,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建安二十三年(218),先主占汉中,进位汉中王。 蜀汉章武元年(221),先主称帝,以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秋七月,先主率师伐吴,亮留守成都。 章武三年(223),先主兵败后还白帝城,亮自成都到白帝,先主托孤于丞相亮。后主即位,亮遣邓芝通好吴国。 建兴三年(225)春,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十二月,亮还成都。 建兴五年(227),亮出屯汉中,上《出师表》。 建兴六年(228)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建兴七年(229),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克定二郡。 建兴九年(231),亮复出军祁山,始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建兴十年(232),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建兴十一年(233),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 建兴十二年(234)春,亮由斜谷出。秋八月,卒于渭滨。您好!!!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适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紧接着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以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朝中guanyuan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由于追念先帝对于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guanyuan;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guanyuan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几个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紧接着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加的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刻,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觉得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得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蓬勃发展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几个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几个人都是忠贞出色、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见磨难,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刻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至今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刻,把国家大事拜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拜托给俺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因此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此刻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可以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假如不能实现,就治俺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亦应当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此刻俺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注释】 (1)先帝:指刘备。因刘备此时已死,故称先帝。 创:开创。 业:事业。未半:此指没完成帝业。(未:没有) (2)中道:犹言半路。 崩殂(cú):死。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此刻。 益州疲敝:指蜀汉力量衰微,处境艰难。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 (4)此:这。诚:的确。 之:的。 秋:这里是“时”之义。 (5)然:然而。 侍卫之臣:宫廷里守卫的臣子。侍,侍奉。卫,护卫。 懈:松懈。 于:在。 内:首都。 (6)忘身:不顾自己一身危难。 (7)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可以翻译为,大约。) 追:追念 殊遇:优异的待遇。殊,不平常,特异。追,追念。 (8)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建议。开张,扩大,与下文“塞”相对。 (9)光:发扬光大。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微薄,轻视有志之士,有抱负的文臣武将。气,志气。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比喻。喻:譬如。 失义,失当,违背大义。以,以至。塞,阻塞。谏,劝谏。路,言路。 (13)宫:指皇宫。府:指朝廷(老版书、易中天品三国中解释为“相府”)。 (14)陟(zhì):提升。 罚:惩罚。 臧(zāng):表扬。否(pǐ):批评。臧否(pǐ):善恶。这里作为动词,意:评论人物好坏。 陟罚臧否:升降官职,评论人物好坏。 (15)异同:偏义词,偏义于异。 (16)作奸犯科:做奸坏的事情,违反法纪法规。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令。及,以及。为,做。 (17)宣付有司论其刑赏:应交给主管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赏的官吏。论,判定。 (18)昭:显示。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19)偏私:偏袒,有私心。 (20)内外:指朝廷内外。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这几句话,据《三国志•蜀志•董允传》或许是指刘禅偏袒宦官黄皓讲的。 (21)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亲臣。 郭攸之:南阳人,那个时候任刘禅的侍中。 费祎(yī):字文伟,江夏人,刘备时任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后,任费门侍郎,后升为侍中。 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刘备时为太子舍人,刘禅继位,升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时又提升为侍中。 (22)志:志向, 虑:思想。 忠纯:忠诚无二。 (23)简:挑选。 拔:提升。 遗(wèi):给予。 (二十四)悉:全部 。咨(zī)之:征求郭攸之等人的建议。 咨,询问,征求意见。 之,指郭攸之等人。 (25)裨(bì):补。阙:通“缺” 缺点,疏漏。。 (26)广益:增益。 (27)向宠:三国襄阳宜城人,刘备时任牙门将,刘禅继位,被封为都亭侯,后任中部督。 (28)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29)晓畅:明达,通晓。 (30)试用于昔日:据《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记录载入,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秭归一带被东吴部落击败,而向宠的团队损失却甚少,“试用于昔日”指当此。 (31)督:指中部督。 (32)营:军营、部落。 (33)行(háng)阵:指团队。陈,“阵”的古字。 (34)优劣得所:能力好坏各得其所,即用人得当。 (35)先汉:前汉,即西汉。所以: 。。。。。。的缘故 (36)后汉:东汉。倾颓:倾覆,灭亡,衰败。 (37)桓、灵:指桓帝刘志、灵帝刘宏。这两个东汉末年的皇帝腐败,使刘汉王朝倾覆。 痛恨:伤心遗憾 (38)侍中: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 。尚书:这里指陈震,南阳人,公元二二五年(建兴3年)任尚书,后升为尚书令 。长史:这里指张裔,成都人,刘备时曾任巴湘乡人,那个时候任参军。诸葛亮出驻汉中,留下蒋琬、张裔统管丞相府事,后又暗中上奏给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 (40)隆:兴旺。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 (42)躬:亲自, 耕:耕种。 南阳: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城西。那个时候隆中属南阳郡管辖。 (43)闻达:名声远扬。诸侯:这里指那个时候割据一方的军阀。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卑,身份低下。鄙,见识短浅。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之义。 枉屈:枉驾屈就。诸葛亮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对刘备来说是屈辱,自己不该受到刘备亲自登门拜请的待遇。这是一种客气的讲法。 (4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顾”即指此事。 顾,看,拜见。 (47)感激:感动奋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许:答应,许诺。 驱驰:指奔走效力。 (48)后值倾覆:以后遇见危难。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退至夏口,派诸葛亮去联结孙权,共同抵抗曹操。本句,连同下句即指此事。 (49)尔来:从那时以来。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50)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临终前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统国的大事。 (51)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效:实现 (52)五月渡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云南少数民族的上层统治者发动叛乱,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师南征,五月渡泸水,秋天平定了这次叛乱,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泸,泸水,即金沙江。 (53)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长)苗。 (54)奖率:激励率领。三军:古时候诸侯国的部落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即全军。 (55)庶:希望。竭:尽。驽(nú)钝:比喻本人的低劣的才能。驽(nú),劣马,指才能低劣。钝,刀刃不锋利,指脑袋不灵活,做事迟钝。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奸凶:此指曹魏政权。所以:用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58)斟酌: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办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托,委托,交给。效,的任务。 (60)不效则治臣之罪:不能完成就治俺的罪。效,完成。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求好的意见。诹(zōu),征询。 (64)察纳:考察采纳。 (65)雅言:正确意见。 (66)深追;深切地追念。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刘备临死时曾对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7)临表涕零:面对着《表》落泪。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赋于人。”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此刻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朝中guanyuan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由于追念先帝对于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guanyuan;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guanyuan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几个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不管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紧接着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加的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刻,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觉得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使得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蓬勃发展的缘故;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缘故。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几个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几个人都是忠贞出色、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见磨难,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刻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至今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刻,把国家大事拜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拜托给俺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因此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此刻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可以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假如不能实现,就治俺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假如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亦应当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此刻俺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出师表 赏析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但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上《出师表》是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时。这时蜀偏居一隅,国力疲敝,又“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振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遗愿,“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较巩固的后方,并抓住了曹魏兵败祁山、孙吴兵挫石亭的时机,挥师北伐,拟夺取魏的凉州(今甘肃部分地区),向后主刘禅上了两道表文,“前表开守昏庸,后表审量形势”,即出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里谈的是《前出师表》。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诸葛亮无比信赖。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即后主。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脑袋,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脑袋,具备正确的看法,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三项建议:广开言路,执法公平,亲贤远佞。这三项提示,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为了治愚医顽,作者在行文上颇费深思。 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1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意见,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振聋发聩的效果,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情感。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己一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嵘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形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如此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意见,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让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假如表文只不过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那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可能有多大触动的。 由主而次,肌理缜密。以情动人,更要以理服人。说理应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表文着重是向后主进言的,因而首揭“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在打通了忠谏之路的前提下,再言执法公平、亲贤远佞两项。谈执讼公平,又先总提“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继而就宫中、府中两方面分述之。分述时,又切紧“开张圣听”的精神,宫中之事,向郭攸之、费、董允这几个志虑忠纯之士请教,而且要“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则“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对于府中之事,向“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请教,“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也“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最后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问题。三项提示,既可单独成项,又互相关联。广开言路,是开的忠谏之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纳郭攸之、向宠等人的良言,才能“昭平民之理”,不让奸邪得势,造成内外异法,赏罚不明。君主昏庸,主要就在于贪于私欲,蔽于视听,昧于事理,因而忠奸不分,贤愚不辨,是非不清,赏罚不当。诸葛亮针对后主宠信宦官黄皓,无视创业勋臣的毛病,对症施药,又说得委婉深曲,入情合理。所列三项,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严密的说理,再愚的人也会获得启发。 由近及远,思路开阔。表文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与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劝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显得衢路交通,经纬成文。 诸葛亮由于后主是个“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昏庸之徒,理要说得明,语又不可用得重,既要循循善诱地开导,又要不失臣下尊上的分寸。因而以“形势”使对方震动,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以“情感感情”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其业系先帝首创之业,其臣为先帝简拔之臣,其将为先帝称能之将,怎不光先帝之遗德,竟先帝之遗业;以“措施”教之,告诉治国理政的具体办法,切实可行,行必定会有效;以“事业”励之,劝诫后主要完成“先帝创业未半”的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促使他有宏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表文从各个方面规箴后主,情真理足,词婉心切,因而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表文的第2部分,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1部分的进谏,到第2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形,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份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似乎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也就是说,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由于:第1,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2,以自己一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老祖宗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3,二十一年不平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是万万不可以前功尽弃。第4,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5,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衷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平,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征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拜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己一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归纳前意,总绾全篇。表文结束之前,将出师与谏言两层意思拢合一起。一方面提出“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另一边还提出“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诸葛亮主动领受任务,并预示如失职,甘愿受罚,以显示“平明之理”。最后还不放心,谆谆劝诫,要后主“深追先帝遗诏”。先帝临终时训示后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最后又回复到“开张圣听”的问题上来,可见修明内政与北伐胜败的关系。这也就将前面两部分内容,沟通了内在联系。 表文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作结,其声呜咽似泣,其情沛然如注,辛辛苦苦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尽袒。 “出师未捷身先死”,可惜诸葛亮此行未能如愿却先逝世,后人对此颇多惋叹。杜甫曾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宋代文天祥身陷囹圄,还高唱“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正气歌》)陆游更是数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也就是说,这道《出师表》,因其深情厚意寄翰墨,忠肝义胆照简编,一直为人所乐道。 《出师表》能写到如此地步,决不是偶然的。文章都有所为而发。时当北伐在即,作为主帅的诸葛亮要向君主上一道表文,他不是作为例行公事,而是从北伐的全局上考虑,只有后主修明,才能保证北征顺利,因而先进安后之言,再表夺胜决心。表文又极其注意和提防收表对象的特征,因而决不是普通的上条陈,列述方策,而是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启愚矫顽。诸葛亮是后主的丞相,又是受“托孤”的对象。他给后主上表文,既不适宜用训斥的口吻,又不便用卑下的声气,写得不卑不亢,方为得体。尤其文中连称先帝,最为合宜。全文称先帝凡十三次,显得情词十分恳切。诸葛亮自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诸葛毕生惟谨慎”,细玩本文,从虑事到措词,无不展现了“谨慎”精神,此亦为此表被之为“至文”的重要原因。支持一下 xLs马到功成运势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