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用于纪日天干甲子推算(天干地支纪年月日表)
怎样用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60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60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1年,乙丑为第2年,丙寅为第3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阴历己巳年,1930年是阴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阴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见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一个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阴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天干地支便是干支年纪。假如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精密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1日,乙丑为第2日,丙寅为第3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循环往复,循环下去。例如阴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24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天干地支,便可推知其余。
天干地支如何用来纪年的?天干地支纪年方法
天干地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等同于树干和枝叶。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即天干地支之简称。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人们把它们依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60甲子。
60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天干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以纪月、纪年、纪时等。
我国古代人们用这六十对干支来预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循环往复,循环不断,这便是干支纪法。
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 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干支究竟是谁最先创立的,此刻还没有证 实,但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预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
干支纪日法如何算?
提问一:天干地支纪日怎么计算? 我把公式给你 日天干地支 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奇数月 i=0,偶数月 i=6,年份前两位,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 ] 预示取整数。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来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来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数为天干,z 锭以 12 的余数为地支。 假如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数月i=0,偶数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数是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数是11,地支是「戌」 提问二:天干地支纪日法如何换算 ▲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无论,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是3,则为天干之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无论,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是3,则为地支之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天干地支年份。 如:2001年查看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六位为巳。 依照以上计算最终,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之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之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比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怎样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六十甲子序列,将本人的虚龄生年放入其中,逆数上行即可找到相对公元年的天干地支是什么了。或者比照当年或上年的天干地支,也能找出对应的你所所需的干支来。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只是了解今年是兔年(丁卯)不晓得87年是什么干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提问三:干支纪日如何算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1年,乙丑为第2年,丙寅为第3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阴历己巳年,1930年是阴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阴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见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一个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阴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天干地支便是干支年纪。假如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精密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为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炎了第1日,乙丑为第2日,丙寅为第3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循环往复,循环下去。例如阴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24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任日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天干地支,便可推知其余。 提问四:干支纪日要如何推算? 提问五:干支纪日法的日柱公式 因为公历与干支纪法的体系和周期截然不同,所以它们之间的换算问题比较复杂。特别是求解公历任一日的日元支是非常地艰难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询万年历解决。作者经过潜心研究,探究推导出──计算公历任一日元支的历法公式,简称《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纪常数和月基数的方式方法,简捷准确而又科学实用,彻底解决了历史悠久的历法换算难题。在“不查看万年历,日柱早就已经知道”的具体问题上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意义。 编辑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号意义r:日柱的母数,r除以60的余数其实就是日柱的天干地支序列数;s:公元年数后两位数减1,取整数值;u:s除以4的余数;m:月基数d:日期数x:世纪常数注意和提防:闰年2月之后,求出的r需要再加一、1、2 世纪常数现将17世纪至26世纪1000年间的世纪常数x,对应列表如下: 表2-1、1世纪数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纪常数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纪数N 22 23 二十四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二十四00 二十四01-2500 2501-2600 世纪常数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数月基数m,即为前几个月的日数总和除以60的余数。详见下表: 表2-2月基数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数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问题六:怎样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 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环往复,循环不已。我国阴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那么,这便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预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不过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会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60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之寓意:干支是天干,地支之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日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循环往复,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12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天干地支年,就是“鼠年”,此一年里出生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天干地支年就是“牛年”,此一年进而出生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龙 巳蛇 午马 未羊 申猴 酉鸡 戌狗 亥猪 2. 以十二地支来预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24小时,而中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预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24小时和十二时辰对应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天干地支之时间换算
公元精密推算干支方法:注意和提防,此处的西元年的天干地支,仅预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个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间的回归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预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序数123456789101112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年干支精密推算:①年干公式:年干=年份个位数- 3 (适合使用于任何西元年,个位数小于3,借10)②年支公式:年支=(年份+7)÷12余数(整除余0,即余12=丑)③年支简化:(西元年末二位数-1)-12*N=年支(适合使用于20世纪,即1900—1999年)(西元年末二位数+3)-12*N=年支(适合使用于21世纪,即2000—2099年)例:求2015年干支?解:2015年干=5-3=2,2=乙,故2015年天干为乙2015年支=15+3-12=18-12=6,6=未,故2015年地支为未综上,2015年干支为乙未例:求公元189年干支?解:189年干=9-3=6=己,189年支=(189+7)/12余4=巳,189年干支为己巳月干支精密推算:①月干公式:月干=年干x2+月支 (和超过10,直接取个位数)②简化公式:(和取个位)亥月干=年干x2子月干=年干x2+1=寅月干丑月干=年干x2+2=卯月干例:已知2015年为乙未年,求2015年申月天干?解:2015年乙未年,天干为乙,乙=2,申=7申月干=乙x2+申=2*2+7=11,个位=1,1=甲,故申月天干为甲例:求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解:亥月干=壬x2+亥=9*2+10=18+10=28,个位=8,8=辛,故2012年壬辰年亥月天干为辛(注:亥月天干公式,可直接简化为:亥月干=年干x2)例:求戊子年,子月天干?解:子月干=戊x2+子=5*2+11=21,个位=1=甲,故戊子年子月天干为甲木日元支精密推算:干支纪日,民间常常采取元旦干支精密推算法,进而推定阳历某天干支,因为闰年都是在申子辰年,366天,平年都是365天,天数固定,每月天数也都固定,因此只要晓得元旦的天干地支,就能精密推算出该年各天干支,距离元旦多少天,减去60倍天数,就能精密推算出某日元支。时干支精密推算: 天干(晨子)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夜子)序数-101234567891011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注意和提防:晨子=-1,夜子=1一、因子时、丑时是每日的前两个时辰,顺序置前,地支序数也应置前,故将子丑置前:子=-1,丑=0,寅=1,卯=2…子=1一、因为子时作为日期分界线,被一分为二,分为晨子和夜子两个钟头,晨子(0点-1点),子=-一、夜子(23点-二十四点),子=1一、四柱中,夜子时(23点-二十四点),仍属于今天,仍用今天日元。①时支公式:时支=小时÷2-1(小时为偶数),时支=(小时+1)÷2-1(小时为奇数)②时干公式:时干=日元×2+时支 (晨子=-1,夜子=11)例:求1:45,23:43,18:58,0:38时支?解:时支:(1+1)/2-1=0=丑,(23+1)/2-1=11=子,18/2-1=8=酉,0/2-1=-1=子(注:四柱中,生下来时间宜依据出生地所在时区,采用真太阳时。精密推算时柱干支,分钟可以忽视不计,只用整小时精密推算)例:求乙卯日17:30的天干地支?解:时支=(17+1)/2-1=8=酉,时干=乙*2+酉=2*2+8=12,个位=2,2=乙,故17:30干支为乙酉例:求戊午日0:50、10:50、22:05。23:49干支?解:0:50——时支=0/2-1=-1=子,时干=戊*2+子=5*2-1=9=壬10:50——时支=10/2-1=4=巳,时干=戊*2+巳=10+4=14,4=丁22:05——时支=22/2-1=10=亥,时干=戊*2+亥=10+10=20,0=癸23:49——时支=(23+1)/2-1=11=子,时干=戊*2+子=5*2+11=21,个位=1=甲(注:23:49不到二十四点,是夜子时,仍属今天,用今天日元戊) 例:求甲子日0:20和23:40干支?解:0:20——时支=0/2-1=-1=子(晨子),时干=甲*2+子=1*2-1=1=甲23:40——时支=(23+1)/2-1=11=子(夜子),时干=甲*2+子=1*2+11=13,个位=3=丙精密推算公元前年干,公元前年支①公元前年干公式:公元前年干=8-公元前年个位数 (个位为9,8-9=-1,加10,-1+10=9=壬)②公元前年支公式:公元前a年支=12*N-a+8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5年干支?解:前22年干=8-2=6=己,前22年支=12*2-22+8=10=亥,前22年为己亥年前155年干=8-5=3=丙,前155年支=12*13-155+8=1+8=9=戌,前155年为丙戌年除法:公历纪年在时间维的标度是均匀的,而干支纪年在时间维上是不均衡的。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的计算方法: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紧接着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 除以12得到的余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天干地支年份。此方法的依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解:(184-3)/10=18、1,余数是1,故天干为甲(1为甲,2为乙…癸为0);(184-3)/12=15、083,0。083/0。083=1,故地支为子(1为子,2为丑…10为酉,11为戌,0为亥)。于是,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计算例2:计算公元2042年的天干地支。解: (2042-3)/10=203、9,余数是9,故天干为壬;(2042-3)/12=169、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于是,公元2042年为壬戌年。计算例3: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解:60*10-551-2=47,47/10=4、7,余数是7,故天干为庚;47/12=3、916,0。916/0。083=11,故地支为戌。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 因为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依据干支计算相应的年份数值。不过可以依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精密推算。设x为天干相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相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z = 6x - 5y,假如为负,可再加60。其计算依据是同余方程:z≡x (mod 10),z≡y (mod 12),x≡y (mod 2),解得z≡36x+25y (mod 60),进一步化简即得。中国近代史中很多历史事件均以天干地支纪年为基础进行命名如:辛酉政变就在1861,甲午战争就在1894年,戊戌变法就在1898年,辛丑条约就在1901年,辛亥剪掉鞭子就在1911年,壬子癸丑学制颁布在1912-1913年。 日元支精密推算表,也叫作日柱精密推算表、一纸万年历。一张表,能推出表上几百年的每天的天干地支,十分快捷,便携袖珍,山东任红岩原创,推荐给广大命理预测师,从此日柱瞬间可知。年数表(1950年—1999年) 19年 数 19年 数 19年 数 19年 数 19年 数 50 31 60 二十四 70 16 80 9 90 1 51 36 61 29 71 21 81 14 91 6 52 42 62 34 72 27 82 19 92 12 53 47 63 39 73 32 83 二十四 93 17 54 52 64 45 74 37 84 30 94 22 55 57 65 50 75 42 85 35 95 27 56 3 66 55 76 48 86 40 96 33 57 8 67 0 77 53 87 45 97 38 58 13 68 6 78 58 88 51 98 43 59 18 69 11 79 3 89 56 99 48 年数表(两千年-2049年) 20年 数 20年 数 20年 数 20年 数 20年 数 00 54 10 46 20 39 30 31 40 二十四 01 59 11 51 21 44 31 36 41 29 02 4 12 57 22 49 32 42 42 34 03 9 13 2 23 54 33 47 43 39 04 15 14 7 二十四 0 34 52 44 45 05 20 15 12 25 5 35 57 45 50 06 25 16 18 26 10 36 3 46 55 07 30 17 23 27 15 37 8 47 0 08 36 18 28 28 21 38 13 48 6 09 41 19 33 29 26 39 18 49 11 月数表(月数表万年通用,最好背熟) 月份 月数 月份 月数 3月 0 4月 31 5月 1 6月 32 7月 2 8月 33 9月 4 10月 34 11月 5 12月 35 下年1月 6 下年2月 37 日柱公式:日元支序数=年数+月数+日期(和大于60,则减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数)计算结果即日元支序数,若大于60,则减去60。1月和2月的年数要归上一年,年数要用上一年的年数,可以将1月和2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15年1月30日元支,年数要看2014年,2014年数=7,不能用2015年数,月数不变。年数适用范围:此年3月-下年2月。命理预测师最好将月数表背熟,只要晓得年数,往后366天每一天日柱瞬间可知,一纸万年历在手,百年日柱尽可知。对于要求更高的盲派占卜师,则建议将年数表和干支表也背熟。例:求1987年7月18日,1997年1月15日,2008年8月8日,2015年11月21日,2016年2月14日元支?解:查表得知1987年7月18日=1987年数+7月数+18日=45+2+18=65-60=5=戊辰1997年1月15日=1996年数+1月数+15日=33+6+15=54=丁巳 (1月、2月用上一年数)2008年8月8日=2008年数+8月数+8日=36+33+8=77-60=17=庚辰2015年11月21日=2015年数+11月数+21日=12+5+21=38=辛丑2016年2月14日=2015年数+2月数+14日=12+37+14=63-60=3=丙寅 (1月、2月用上一年数)
公历时间换算天干极其简单,仅需要将所处年份末尾的数字带入天干中即可,比如:2018年,末尾数是8,天干中相应的是戊。
公历时间换算地支也很简单,所在年份除以12,得到的余数带入地支中即可,比如:2018年,除以12,余数是2,地支中相应的是戌。所以2018年是戊戌年!!!
历史年份
此刻阴历的年份仍用干支。我们在知道其中一个干支年代是公元纪元的年份,就能精密推算其他干支年代,打比方说能算出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辛亥剪掉鞭子等这几个大事分别发生于公元1861年,1894年,1911年。
更多阅读
历史
我国古代使用过多种时段制度。春秋战国时代曾用过十时制,即把昼夜各分为5个时段,昼有朝、禺、中、晡、夕;夜有甲、乙、丙、丁、戊,共10个时段。这种时段的划分是不等长的,由于春夏秋冬四季中昼夜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到秦汉以后,十时制就废止了。至于干支纪时,它是什么时代产生和运用的,已经无从查考了。但是它当是在古时候十二辰制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古时候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预示,子时的正中为夜半。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是,十二辰大约是在二十八宿之前创立的;到了唐代,才将十二支配上十干,成为干支纪时。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份?
1。年份
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1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2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循环往复。(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数,所以每60年为一周期)。
如1644年大约为甲申年,60年后的1704年同为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仍是甲申年。注意和提防以上只是大约对应,因公历和干支历是不一样的历法,年份起点不同。
2。月份
干支纪月是由十二辰纪月发展而来。在古时候早以十二辰纪月,即为月建。在以钟表盘面理解日月五星的运行时,我们就可很清楚的看见月建是日月相会时的辰位。
古时候历法选冬至日且日月相会日(月朔日)为对应于“子”刻度,月针绕行一周约27天多,不过此时作为太阳视运动的年针已前行了约一个刻度,月针需再前行2天多才来得及太阳进行日月相会,这时就相会于“丑”刻度,这样日月相会日就会一步步发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确定月建。
不同朝代年岁开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这个是夏历。而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
周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秦历是年开始于建亥,但仍称十月。至汉武帝改历,才复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为岁首(武则天改过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到现在。
更多阅读:
来源:
殷商时期显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录载入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
从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有关的,亦即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不过卜辞并不是甲骨文内容的全部,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数量不多但内容也是很重要的其他种类的与占卜无关的刻辞。
打比方说里边 的“干支表”刻辞。“干支表”刻辞,是甲骨文中的一种特殊刻辞,属于表谱刻辞的一种。
这种刻辞刻写的是以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天干地支表,学者们也叫作甲子表。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干支纪年
快速精密推算年柱干支法:
1。精密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3=年干,负数则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数+8=年干
(由于公元3年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环。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一、因为没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为末位数-3+1,再+10转为正数)
2。精密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数-3)÷12,得余数0-11为年支,负数则加12,0视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数-2)÷12,余数-11-0为年支,加12转为正数,0视作12
另:
1。公元年末二位数+9=年支(适合使用于1800—1899 年);
2。公元年末二位数+1=年支(适合使用于1900—1999 年);
3。公元年末二位数+5=年支(适合使用于2000—2099 年);
年干支是以立春为界,而不是以春节为界的。如1964年阳历2月4日的农历为十二月二十一,仍是癸卯年;但1964年阳历2月5日的农历虽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更多阅读:
干支历法是上古文明的产物,又称节气历或中国阳历,是一部深奥的历法。它是用60组均不相同的干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为一个月。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24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既管年又管月,兼具24节气。24节气是依据黄道面分解出来的,用24节气分解出十二个月,每一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24节气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
它又与通常来讲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规律的一部历法。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计算某一年份的干支是比较简单,方法步骤如下:
第1步:先将天干进行编码: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
4。 5。 6。 7。 8。 9。 0、 1 、 2。 3
凡是公元后某年的最后一位数字(个位数)是“4”,那么该年的天干就是“甲”;“5”就是“乙”;余类推。如2010年的天干就是“庚”。记住这一编码很实用,固然不能用干支纪年来直接精密推算公元纪年,但能够给我们一点建议,凡是天干为“甲”的公元纪年数最后一位数必为“4”;“辛”为“1”;余类推。如辛酉政变(1861)、辛丑条约(1901)、辛亥剪掉鞭子(1911)发生年代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1”,而“1”刚好对应天干中的辛。
第2步:将地支进行编码: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10。11。 0、 1。 2。3
把公元某年的数字除以12,余数是“4”,那么该年的地支就是“子”;余数是“5”就是“丑”;余类推。心算地支可将年份数减去12的倍数,如1800、1860、1920、1980等,再算就容易得多了。
第3步:将天干、地支合在一起,就是公元某年的天干地支纪年。
如1861年,最后一位数字是“1”,天干为“辛”,将1861除以12(或1861减去1860),余数是“1”,地支为“酉”,那么公元1861年就是辛酉年。
需须留意:某一年干支的都是以中国24节气之立春交节时刻开始的.比如: 1989年之立春交节时刻是:公历 1989-02-04 04:27:09.过此个时间点,此年的天干地支就是己巳.假如没过这个时刻点年份干支就属于1989年的前一个戊辰年.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无论,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余数是3,则为天干之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无论,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是3,则为地支之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天干地支年份。 如:2001年查看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六位为巳。 依照以上计算最终,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之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之子、丑、。。。、戌、亥亦编上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为天干,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比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怎样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编程)。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天干地支纪月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24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一个节气,以交节时间决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阴历某月初一至月底。很多历书注明某阴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体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体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体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体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体为甲寅。按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精密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循环往复,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阴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相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阴历月份、近似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阴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精密推算八字用。 精密推算实际案例:2004年大体是阴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此处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天干地支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体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循环往复,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由于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便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相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由于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闰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由于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闰年,不过假如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认定为闰年(这是由于依照此刻立法计算,四年一闰的规定使每一年多出0。0078天,经过400年大概会多出3天,假如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个百年不算闰年,则正好平衡),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二十四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八千年。这便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相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要是没有遇见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来讲,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八千年,干支纪日相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完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阴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天干地支纪时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循环往复,循环下去。必须注意和提防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二十四时的晚子时,所以遇见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二十四时是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也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的北边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时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天干地支之计算方法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为1即为甲 (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2余数为7即为午 即1894年是甲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