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为啥叫知天命(孔子天命算命)
一向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为啥把50岁称为“知天命”之年?
《论语》中有一个小章节,可以算是整部书最短的章节了,只有七个字“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那段时间我国正处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也是信奉鬼神自然崇尚的年代。从考古学家发现的那个时期出土的各式 祭祀用的大型器具什么的就能看得出。在这样环境下孔子尚能教导弟子,不说怪诞悖乱鬼神的话,也不做怪力乱神的事,更不神话自己。他的看法:越是多“怪力乱神”社会越是落后,儒家不能把社会引向愚昧落后中去,所以之后的《四书五经》没有一点“怪力乱神”。
而在《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段意思是很好懂的,是孔子晚年对学术与为人的汇总性话语。孔子把50岁此一年称为知“天命”之年。这对一向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是否有点矛盾呢?
first of all咱们就来看看,这里孔子的“天命”指的究竟是啥意思。《论语》里,孔子两次提到“天命”,并且把它和君子的基本修养结合在一起。很多人会认为“天命”预示上天的意志和命令,是不存在的,是。其实也就是说孔子说的天命不是。孔子的“天命”,大体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天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自己一身的命数等。这几个都是先我们而存在,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打比方说,我们生在地球上,生在某一国某一地,生身是男是女,这几个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的,就是天命。我们生而为人,此亦为天命。我们生在如何的家庭里,有如何的爸妈、兄弟姐妹,此亦为天命。这一切,都是我们必须认知和认同的,必须无条件接受的。并 且,我们还得尽对应的责任,这便是天命的主观方面:包括人的道德责任、为人的准则、人的信仰、人的理想等富饶的含义。就是要认识到人是有道德使命的——人不但是一个道德的存在,从而区别于一般动物,而且人还负有建设道德世界的责任。因 此,孔子的“知天命”,不是指“知晓”、,更是“认知”“履行”之义。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为啥把上述这几个称为“天命“
孔子年轻的时刻饱读诗书,初读《周易》亦即我们后来讲的《易经》其实没有什么大的印象只是说:“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 年龄不大时孔子对《易经》的评价并不高,觉得其就是一本“算命 ”的书,对它更加的多的兴趣主要 在”古之遗言“上,关注的是其道德训诫意义。
然而于孔子来讲,其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显然那个时候各国对于孔子的信任程度有限,且局势特别繁琐,于是多智多谋的孔子也显得力不从心,到处碰壁,孔子对于本人的到处碰壁也是感到无奈又无力改变,这换谁心理皆有点接受不了,更不必说一个儒学大家。
在经历50年起落沉浮的沉淀后,孔子与50岁此一年再一次仔细研读《周易》后感触,原来这本书不是讲“算命 ”的而是讲世间万物自然变化规律、金科玉律的。
明 白、了解并且能运用这种变化规律了就是知其“天命”,知晓上天付与本人的使命,而知其天命后并代表就要无所作为、听天由命 ,相反正由于知道了自己天命何为,才增添了自己处世的热情 ,知道自己任务在哪里,所做所有的都是有的放矢,所经历的艰辛困惑也人是积累一部分人生经验,更加能明 白“天命”通俗点讲就是;人到了这个年岁,我们终于参透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初步达到了明心见性的境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败得失应该了然于胸,不去怨天尤人,不会自我堕废,保持一种通透的眼光,见山是山看水是水。
于是孔子便把读明白《周易》的50岁此一年称为知“天命”之年。
五十知天命有什么含义?
“知天命”代指50岁。
1。解释
“知天命”是古代人们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因 此,“五十而知天命”,是说50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某一件事情 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尽心尽力希望有所作为,而五十之后,固然仍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过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2。出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并且从心所欲,不逾矩。”(逾 同:逾)——《论语·为政》
3。出处释读解义
孔子说:我大概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30岁时,俺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要以俺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40岁时,我已知道俺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式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50岁时,我已经清楚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清楚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俺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60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假如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哪些地方,为啥错。而俺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来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俺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70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所以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金科玉律。
更多阅读
人在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生出来是红色的,因此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4.龆龀:儿童换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所以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15岁。
10.束发:男子15岁。古时候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16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时候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明 白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70岁的代称。
18.耋:70-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80-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知天命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而立 (名词释读解义)
五十而知天命有什么含义
子曰:“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⑵,四十而不惑⑶,五十而知天命⑷,六十而耳顺⑸,七十并且从心所欲,不逾矩⑹。”【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於学问;30岁,[懂礼仪,]说话做事皆有把握;40岁,[掌握了各式知识,]不致迷惑;50岁,得知天命;60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五十而知天命”,啥是“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到底能干点什么,命里已经定好该干点什么。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20。3)。他觉得,学习的意图,是造就君子,君子的使命是做官;读书务必要做官,没商量,但什么时间出山,在谁手下干事,全看天命怎样。鲁昭公时,机会不到,孔子只能埋头读书,自娱自乐。鲁定公即位四年后,孔子47岁,阳货请他出山,他没答应,一直等阳货出亡,才肯出山。他出来做官是51岁,正巧在他“知天命”后。孔子“知天命”,据说和学《易》有关。如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晚”是多少岁?司马迁没直接说,但他引用的孔子语,是出于《论语》。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7、17)。皇疏说,这是从45或46岁,加上几年,到五十岁。邢疏说,这是从47岁,加上几岁,到五十岁。总之,他是由于学《易》,知道自己该出来做官,才出来做官。所以第2年,他才出来做官。这是汉代的讲法。
古代人们五十岁为啥叫知天命
一般来讲, 人都是到了30岁左右成家立业, 40岁左右才知晓一堆事理, 到了50岁, 则进入一种“明天理、顺天意” 的境界。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 也指上天主宰之下人的命数”。按以前“人生七十古来稀”的看法, 人到了50岁, 生命之树开始了倒计时。 这个年龄的人, 往往有一种“活得差不多了”或者“半截子入土”的体验感觉。 这个年龄的人, 一般不再想去开拓发展新的事业, 而只想把已经进行的工作完成一个好结尾 。开始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汇总 。对人缘关系,则特别不想产生新的矛盾和误会, 而希望与别人修复以往的裂痕和瓜葛 。 到了这个年龄的人, 把死看得很淡, 对世间人事看得很透。知道任何人在历史和宇宙的时空, 但是是名匆匆过客。且不说没有来世和阴间, 就是有, 浩瀚人海, 也不能再碰到自己今生所接触过的人 。 所以, 应该珍惜与人的友情, 应该与人为善、宽容待人 。应该认真设计50岁后的自我。因 此,五十而知天命之义其实就是如此。
五十而知天命有什么含义
子曰:“吾十有⑴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⑵,四十而不惑⑶,五十而知天命⑷,六十而耳顺⑸,七十并且从心所欲,不逾矩⑹。”【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於学问;30岁,[懂礼仪,]说话做事皆有把握;40岁,[掌握了各式知识,]不致迷惑;50岁,得知天命;60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70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五十而知天命”,啥是“知天命”?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到底能干点什么,命里已经定好该干点什么。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20。3)。他觉得,学习的意图,是造就君子,君子的使命是做官;读书务必要做官,没商量,但什么时间出山,在谁手下干事,全看天命怎样。鲁昭公时,机会不到,孔子只能埋头读书,自娱自乐。鲁定公即位四年后,孔子47岁,阳货请他出山,他没答应,一直等阳货出亡,才肯出山。他出来做官是51岁,正巧在他“知天命”后。孔子“知天命”,据说和学《易》有关。如司马迁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史记?孔子世家》)。“晚”是多少岁?司马迁没直接说,但他引用的孔子语,是出于《论语》。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7、17)。皇疏说,这是从45或46岁,加上几年,到五十岁。邢疏说,这是从47岁,加上几岁,到五十岁。总之,他是由于学《易》,知道自己该出来做官,才出来做官。所以第2年,他才出来做官。这是汉代的讲法。
为啥说人到五十得知天命?
由于人年龄越大,争强好胜的心就越淡泊了,到了50岁就明 白天命了,对 命运亦有许多经验。六十而耳顺,60岁就知道顺应天命了。天命就是自然界的至高道理,不遵从的话,人就会处于逆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