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不易是指周易五行易经(看懂了易经也就看懂了人生)
目录导读:
1、《易》有“三义”指哪三义?
简易 变易 不易 这是对周易里易的一种解释,顺序就是 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全地球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力达到,就能够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变易:是指全地球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皆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假如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也可以这样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我觉得,所谓简易就是全地球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 使用最简单容易的符号(即阴阳二爻)来概括。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照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 使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照这样解释,道和名都是指称谓、言说或指称。这是道、名的第1层意思。不过道的本意是道路,然而也可以引伸为人生的道路。人的人生就好像在一条道路上行走,任何人皆有他本人的道路。有的人因偶然的机会,两条道路碰在一起;有的虽碰在一起,但随即又分开了;有的走进了羊肠小道,走进了歧路,从此再也碰未到了。道是人走出来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地上本无路,走的人不少了,也就成了路。因此所谓“道”,亦即要有一条人人皆可以走得通的路。老子提出来的“常道”就是要为人生找出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由于我们走的路都不通,表面上我们皆在道上行走,不过俺们都是在可道上行走,皆不是常道,因此有的人走到半途就停下了,有的走进了歧路,有的走得非常艰辛。在人生道上,我们都会进行种种的活动。每一项活动大抵皆会有所成,这有所成亦即名,所谓功名是也。每项活动都是可道,每项做成的活动都是可名。因此“名”不必专指称谓;实际上老子关心的亦不是世间所有事物的称谓会否长时间的问题。“桌子”作为桌子的名称虽然是可名,但这一可名是否常名却不是老子所关心的。名是功名,名份或人间的一切价值。人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我们都要实现某种价值。不过当我们自以为创造了许多东西,自以为实现了许多价值,老子却说,你所实现的价值是真的实现了吗?这就叫名可名,非常名。
周易》中的“易”字有不易、变易、易简三义,不易是指的是什么?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固然随时随地Du在纵横交错,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Shi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Bian化的经书(易之经)(一)易。就是简易、平易的意Si。由于天地自然的金科玉律,一直就是那样简朴而平Yi的。(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Shi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Xiu止。不过这种变化的金科玉律,却有其必然De准则可循,并 不是乱变。
周易的易之义有三个变异简易
周易的易之义有三个变异简易:“变易”、“简易”、“不易”。
《易》:是《易经》的简称。《易经》基于河图洛书,历经上古(伏羲先天八卦)、中古(文王后天八卦)和下古(孔子注释)而成书。《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易”字由日月组成,上面是“日”代表阳,下面的“勿”是月的变异代表阴,合在一起指阴阳更替。
如普通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有说“易”的甲骨文为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
(一)易。就是简易、平易之义。由于天地自然的金科玉律,一直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二)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不过这种变化的金科玉律,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 不是乱变。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固然随时随地皆在纵横交错,互为因果的变化之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
周易是什么?
“周易”简称“易”,是我国商周时代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论理工具。“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社会变化,认为乾坤两种的互相作用是产生天下万物的源泉,所谓“刚柔相济,变在其中”。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指简驭繁)、不易(固定不变)三义,相传为周代人所作,故名。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记录载入的是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关于这几个符号的来历起源和意义,我国学者猜想或许是早期人类社会结绳时代结绳符号的变相。当真真正正文字产生后,最初的这几个结绳符号就成为了文字,于是这几个奇特的符号就成了用以吉凶的神秘象征。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被确定后,巫师们又造出解释符号的文字,就是“卦辞”和“爻辞”。那个时候的人们相信六十四卦包括天事、人事的全部,所以由卦中能找到万事的吉凶祸福。“卦辞”和“爻辞”是解释这几个吉凶祸福的词句。
“卦辞”和“爻辞”文字古奥难懂,恐怕在西周后期许多词句已经难以解释。于是那个时候巫师中的哲人就又作出《传》来解释“卦辞”和“爻辞”。《传》一方面把“卦辞”和“爻辞”解释得使那个时候的人易于理解,另一边又借题发挥以阐发他们本人的新思想。西周末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过渡时代,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在这种时期思想方面断然不会毫无变化,《传》正所谓这种新思潮下的产物。
《传》的中心思想是“乾坤哲学”。在当初的六十四卦中,乾坤就是具体的天地,只是六十四卦中的两卦,除居首位和代表对象的体积较大外,并不比其他六十四卦很重要。不过到了《传》中,则情形大变。乾坤已不再是指具体的天地,而是成为产生世间万物的两种基本原理。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二元论。
乾元是天的原理,是动的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源泉,“万物资始”。坤元是地的原理,是静的原理,是万物所自生,“万物资生”。
乾坤二元是宇宙的基础。“天地交而万物通”,“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但是而四时不忒”。天地养万物,“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天地革而四时成”。也就是说,乾坤二元包括宇宙间一切现象与事物。二元相对而不相抗,相感化而产生宇宙万象。乾坤二元若不合作,则宇宙万物万有皆将停滞。
乾坤二元之理不只包括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乾坤所生。同样逃不出乾坤的范畴。所以宇宙的理其实是人世的理;人君明天理而小心遵循,则万事亨通;不然则必遭灾祸。人君治理国家,必须清楚明白此理。“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但是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剪掉鞭子顺乎天而应乎人”。以上强调了人君顺天理以治人世的道理。
《传》表达了纯粹的思想,向人君讲述治国之道,应以乾坤为依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君以乾坤之理治国,第1必须自强不息,第2必须修德积德。那么人君应怎样修德,“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德”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人君有德,天下必然大治。
《周书》是《尚书》的主成部分,是周代的大事记录,是半历史半哲学的著作。《周书》中多数篇章都富有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周书》的基本原理是天人合一思想。上帝为天下主宰,有德者受天命为天子,替天行道,治理天下。为人君者假如不积德行善,就会断天命而失天下。夏、商的兴亡与商、周的交替无不是出于这个规律。
《周书》中的《洪范》是一篇系统的、极富哲理的著作,是集远古思想之大成的杰作。它劝诫统治者:人君欲治理天下,永保天命,就必须采用天赐神启的宝典《洪范》。
《洪范》记录载入了九种大事,亦即依据天人关系治理天下所必需的“洪范九畴”:
1。五行。即水、火、木、金、土。这是天给人类建造出来的五种原料,代表天道和物质世界。人类生活所所需的一切物质资料,都是由这五种原料产生出来的。人君必须清楚明白五行的道理,善于运用五行以治天下。五行是人世所必需的五材,“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所以人君必须知道怎样支配五行。
2。五事。即貌、言、视、听、思。这是人君的五种行为,代表人道和伦理世界。依据“天人相感”原理,“在天为五行,在地为五事”,如此便把天道和物质世界,与人道和伦理世界结合在一直,从而为人君统治天下找到了合理的根据。人君行“五事”,治理天下,就是替天行道。并且也要求人君行“五事”时,要表现为恭、从、明、聪、睿,这是人君因此为人君的素质和道德准则。
3。八政。即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这是人君行人事(五事)、理天道(五行)时,所应做的八种国家大事,代表天人(物质与伦理)合一的王道。这八政又可分为三类。
第1类是三政。“食”指农业,“货”指工商业,“祀”指活动。“祀”是一种向上天祈求“食”和“货”。或向上天预示感谢时所必需的礼节。这三政可谓是国家的本质大事,是人君下对民上对天所必须履行的责任。食与货是国家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或经济条件,祀是国家所必须的精神条件或条件。
第2类是三官。这是三政之外,掌管国家内务的行政官属。司空专管一切公共事业,如工程建筑、开河治水之类。司徒总管民政教导之类。司寇专司刑事。人君必须监督这三官的职位履行。
第3类是国家不可避开的两种对外事务。“宾”指接待使节、派人出使的事务,是国家和平时的外交关系。“师”指行军征伐,是国家战争时的对外关系。
4。五纪。即岁、月、日、星辰、历数。这是五种一般的天象,可以拿来观测八政是否完全实行。八政若行,则五纪皆不出常轨;不然,则天象必乱。
5。皇极。即指“天”是统制一切的,“天”为保护下民,便派遣其儿子作代表来进行统治,皇极就是上天授予天子之王权。因此讲:“天子作民爸妈,以为天下王”。王行八政正所谓依靠上天所赐的皇极。
6。三德。即正直、刚克、柔克。这是人君根据天人合一原理,在进行统治时所使用的三种政术。天下太平,人君则采用平和的“正直”手段。天下变乱,人君则采用果断的“刚克”手段。天下乱而复治,人君则采用怀柔的“柔克”手段。
七、稽疑。即卜、筮。天子治国,往往遇到疑难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天子就用卜、筮二法,去敬问和体会上天的意志以助其解决疑难。
八、庶征。即雨、晴、热、寒、风、时。这是自然界反映王道是否得行的最后预兆。五纪只代表普通的天象,只能指示王道行否的大致。而王道各部完全畅通与否,还需详细观察四时之变化,观测气候之邪正,紧接着方能决定。若一切大自然的变化皆能按常轨进行,那么这样就是王道亨通的预兆。反之,那么这样就证明王道未行,天子就必须努力修德积德。
九、五福六极。这是人世间反映王道行否的最后预兆。王道若行,天必降“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以表酬报。王道若不行,天必降“六极”,即凶短折、疾、忧、贫、恶、弱以示惩罚。如果天降六极,天子仍不知悔改,上天就会夺回皇极而另命他人为天子。
那么这样也就是说,《洪范》以及《周书》各篇的思想可谓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它劝诫统治者,若要治理好人事,必须先明天事,先明一切自然之理。人事若治,则天事必行,自然规律不可失常轨。国家若天地平安、清明,说明天子之人事行,则可得到上天保佑而长保天命。反之,则受灾祸,甚至失天命而丧天下。
易经周易
易经和周易有着哪些个不同?哪个内容更丰富? 《易经》出自西周,后来孔子为它做了注解解读,孔子的注解解读称为《易传》,后世为方便研究《易经》,把《哗经》、《易传》合录为一本,就是《周易》了。 但是想提醒这位兄弟,《易经》不是玄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易经》原本不是为而设计,不过呢之后的术士,在中引用了《易经》的架构而已。 《周易》和《易经》的不同? 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1,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第2,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因为《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来讲所说的《易经》就是指《周易》 易经和周易的不同? 狭义上说,亥经就是周易,是同一本书。 广义上说,《周易》包括两部分,易经和易传。易经讲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辞和爻辞。易传讲的是对每一卦或者是对整体易经的解释和进一步的说明。 周易或易经是儒家学说还是道家的学说? 《周易》名列五经之首,周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建筑、音乐、医学、纪年等等,无不海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连《论语》中也多处引用《周易》的词语。 于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代人们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看法。因为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明白,为此古代人们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现在咱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来讲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出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D)、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之寓意,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的源头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显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显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露的时刻,李斯将其列为医术书而辛免于难。 周易的周指周文王,易是变化之义,依照古书记录载入,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占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一下解读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代,便显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象是专门讨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事实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2。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式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金科玉律,并运用今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推算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式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怎样治国到老百姓怎样处世做人等等,皆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和易经有着哪些个不同? 不是同一本书, 易经分为,《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前两种失传户,此刻通常来讲说易经,就是指《周易》。这个回答基本正确 假如俺要专门研究八卦之类的,是看周易还是易经? 先看周易,不过估计刚开始你看也看不理解,假如想学,关键看你想学哪一方面的,是六爻还是梅花,还是八字,建议先看看梅花,紧接着六爻,期间可以大概看一看周易这本书,当然周易亦不是一看就能看懂的,最少也要50遍以上吧!!! 周易和易经有区别么? 普通情况 把周文王激的六十四卦的卦辞 和周公做的六十四卦的爻辞 称作易经 也就五千来字 假如加上孔子做的十翼 亦即 象上下 彖上下 系词上下 文言 序卦 说卦 杂卦 就和称周易 周易大约分 象 理 数 占 四部分 网上能搜索到 叶曼讲易经 讲的很好 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许多人认为易经就是周易,其实也就是说易经不等于周易。 假如按形成的时间顺序来看,先有连山易,紧接着是归藏易,最后是周易。 连山易,开头的第1卦是艮。艮为山,这也说明了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更佳的生存,远离洪水、野兽之害,所以选择生活在高处,于是,连山易展现了远古时期人对山的崇尚。 归藏易,是以坤卦开头。坤代表收藏,远古的人们,生产力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产品开始有了剩余,所以需要收藏,所以这个时候产生的归藏易。 目前连山锭归藏易已失传,传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刻烧了。 周易的成书时间应该在商末,周易,以乾卦为第1卦,以未济卦为最后一卦,未济是未完结,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之义。 因 此,易经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因为前二部已失传,因此一般情况下,易经就指周易了 易经和周易相同的吗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 周者,周人也;易者,变易,简易,不易也,周人所作之《易》也。《周易》,乃群经之首。古时候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成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叫作“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古时候典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周曰《周易》。 《周易》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渊薮,奠定了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领域,如“阴阳”,对中国人作用与影响功莫大焉。到现在,上至鸿儒硕学,皓首穷经;下至街头卜者,研读谋生,无不奉为圭臬,浅人浅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得着是十三经中最深奥、最神秘的书了。因 此,作为中国人,不可以不读《周易》!!! 《易》和《易经》的不同 简单容易的说周易和易经的不同就是从属关系上的区别,易经蕴含了周易,照南怀瑾先生的讲法周易和易经的不同在于: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里坐牢的时刻,他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 ,一切咱们国家的文化,都是从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这本书,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些卦。其实也就是说易经有三易之说。一,《连山易》;二,《归藏易》;三,《周易》。 这三者不同之处为: 第1,这三者始卦不同,《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 第2,这三者相传出现的时代不同。《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不过因为《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所以通常来讲所说的《易经》就是 指《周易》。 道家和周易有啥关系? 上面两位的一问一答真是使俺无语!!!!!!!!!!!!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学派,提倡无为而治,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道教与道家跟本地不同,道教是晋朝时期逐渐形成的一个,它的教义跟道家思想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周易这本书成书时间很早,起码要早于孔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本古老的典籍,不过,孔子对这本书做过整理,因此,后来便形成儒家的“六经”之一。 周易讲的不是太极八卦什么的,而是“一阴矗阳之谓易”,八个卦象两两相合,就有六十四卦。 不过,周易这本书作用与影响很大,后世的许多人都深受它的作用与影响。 最后,你的此问题有问题。你说的“道”是什么?假如是道家的“道”,那么几乎没人能回答此问题,建议你去读《道德经》。 假如是道教的“道”的话,那么我可以回答,道教只是受到周易的一定作用与影响罢了。
《周易》分为哪两个部分?
《周易》又称《易经》,或《易》,是儒家重要著作之一。它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经》包括《上经》三十卦和《下经》三十四卦,是用于的。卦是由爻组成的。“——”代表阳爻,“一一”代表阴爻。每一卦由三爻组成,演成八卦。八卦再相重叠,便形成六十四卦。在古代人们心中,八卦代表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八种事物,是世界的本源,是人类活着的基本条件,万物都是从此产生和构成的。于是,由八卦重叠而成的六十四卦,就成了巫师的最佳法宝。爻、卦又各有一定的说明文字,称为爻辞、卦辞。为了对阴阳二爻及六十四卦进行一定的说明,使卜筮者能够依据说明文字推断所得的卦象是凶是吉,因此或许是周朝的一位太卜或筮人,做了爻辞和卦辞。《传》又称《十翼》,是对《经》的解说,包括《彖上》、《彖下》、《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共七项十篇。这十篇文字,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战国末期至秦汉间的儒生为解释《经》而作的。这几个解说有时也会违背《周易》古经的原意,不过在解说中却提出很多关于宇宙人生的创造性见解,就其思想的深度来讲,可以说达到了先秦哲学的最高水平。《传》的思想,对于后世哲学的作用与影响甚巨,后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都曾从中汲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