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生辰简单介绍天师道教长子(起名字3个字都要相生吗)
张天师张道陵简单介绍
张道陵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妈妈梦到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妈妈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胎,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地无不通晓。后来被选为贤良方正的官,然而固然做官,而他却志在修道,不久就隐居到北邱山里,有一只白老虎衔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汉和帝曾经赐他做太傅,并封他为冀县侯,三次下诏他都婉拒了。他后来到了四川,爱上四川的山明水秀,由此就隐居在鹤鸣山上。山上有只石鹤,每次一叫就预示有得道的人来了。张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听见神鹤的叫声。
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青龙白虎来保护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不久他又遇见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他能飞行天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打比方说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并且还在堂上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很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式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与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成为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没想到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可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人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个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因为张道陵除魔去病,救活万人,百姓都跑来追随他,拜他为师的一时竟达好几万人。张道陵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并且订定律令、分配职务,教给他们道理,劝他们努力行善,就这样一点一点成立了道教团体,而张道陵本人也就名副其实也就是说地成了道教的祖师。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他在飞升前授给大儿子衡斩邪二剑,叫他要诛妖,佐国安民,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在老百姓中传到今天,因为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所以也称「五斗米教」。
摘自《仙佛奇踪》
张道陵简单介绍
张道陵是东汉时期天师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是天师老祖,民间一般叫他张天师,传说张天师的坐骑是老虎,他的弟子有三百多人,同时又设立了24个传教点,为天师道的发展打下基础。
张道陵的出生很具神话色,传说他的妈妈梦到魁星下降,感觉怀胎了,张道陵出生的时刻整个房间充满奇异的香气,说是腾云驾雾来的天神。张天师从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他七岁的时刻能读《道德经》,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成为太学书生的时刻,就能掌握《五经》里的知识。
他认为再这样专心致力学术研究,始终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到最后,钻石的再多,掌握的知识再多,还不是只能和别的人一样,躺在那个小盒子里。他丢弃了儒家学说,研究长生之道,永久初年的时刻汉和帝数次想招张天师回国,为国家效力,他都拒绝了,他说自然的运营金科玉律谁也无法改变,还是使俺在大山中静静的探究自己想要的吧。
汉顺帝年间,传说太上老君降临,张天师就打着斩妖除魔,保护百姓的名号在青城山做起法来,由于张天师道行很高,妖魔鬼怪都惧怕他,纷纷投降,预示愿意皈依正道,张天师顺利降服了妖魔,到现在青城山还留有天师和鬼怪战斗的祭台的遗迹。
张天师降服了妖魔,在百姓面前树立了威信,百姓都愿意听张天师的教化,因而他设立了24和传教点,收学生传播本人的天师道。
张天师的事迹感动了上苍,上帝派使者封张天师为正一,在一百二十三岁的时刻,张天师去世。
张道陵是怎么死的
汉桓帝永寿元年,已经那一百二十二岁的张天师,在道观中寻思,我活了那么久,看尽了人间百态,想着自己也该拱手让位了,我为道家做的该是也到了极限,要寄希望于下一辈,看他们怎么好好发挥了。
他晓得自己大限将至,就决定在下会这一天,召集各个分治的重要人员和祭祀的开个会,一个是想看看自己奋斗毕生,创立的道教究竟能招引多少慕名前来的修道人士;一个也是想把整个教会交给下一代的过渡大会。
大会开始,张天师向在座的各位预示了本人的意思,他认为是时候歇一歇,把权力交给年轻人,自己这把老骨头,为教会劳累了毕生,如今我再也干不动了,因此我要向大家宣布这个我沉思良久的决定。
我天师的具体位置,就由俺的弟子张衡来继承,他可以说是我一手带大的人,我盯着他长大,盯着他不断加强自己,相信我们对张衡的统帅能力和他自己一身对道教的研究,都是这个位置的不二人选,我想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张天师特别强调,这个天师的具体位置今后若是不是我张氏的后代,是不传给他的,我不是否定在座的和各位,而是愿家人们能一起在我张家的带领下将道教振兴、壮大。张天师此言一出,就正式规定了历代天师的具体位置,只有和张家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继承。
第2年,张道陵就带着弟子羽化升天了,而他的后代将道教发扬光大。
张道陵四不吃有哪些
张道陵本名是张陵,被道教尊成为张道陵,由于他在东汉末年创立的道教,被尊为张天师,后来传说太上老君给张道陵授予正一的称号。
张天师世家可以娶妻生子,算有斋戒日一说,不过在平常,道士是可以饮酒,吃肉的,这和佛教比起来可好多了。据说张天师世家有四样食物是不可以碰的。
这四大荤指的是牛肉、乌鱼、鸿雁、狗肉,这四样食物是张天师碰断然不会碰的。
说不吃牛肉,是由于牛善良,牛一 生吃的是草,不过挤出的确是奶,牛辛辛苦苦耕田,太辛苦了,不能吃他,我们都懂,太上老君是骑着牛的,牛对于道家来说或许应该是有特殊意义的,所以牛羊如此心善的动物,我们怎么忍心去吃呢。
不吃乌鱼是由于乌鱼有孝道,何以见得,都说乌鱼精最可恶,连本人的孩子都吃,不过道教的讲法不同,他们认为乌鱼一到产软期,就会啥都看不清,只能等着饿死,或者被别的鱼吃了,小乌鱼最有孝心,把自己作为食粮给爸妈充饥,古时候人都不吃乌鱼,一捉到就放了它。所以不吃乌鱼。
不吃鸿雁是由于鸿雁贞洁,两只鸿雁一旦结为夫妇,就算对方死亡也保持贞操,毕生只孤孤单单,雌雁产软的时刻,雄雁会异常凶猛,拼死保护雌雁,鸿雁这么贞洁不吃。
不吃狗肉是由于狗忠诚,都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说的就是狗毕生一世都为主人效命,不会背叛,不会嫌恶,狗是人类最忠诚的friend,不吃狗肉。
张道陵七试赵升
张天师在考验弟子的时刻试探了七次,最终才能定下合适人选,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古时候道家是如何选择弟子的。都说张道陵法力玄幻莫测,想向他求道的人也很多很多,所以张天师有一套本人的选人金科玉律。
张天师的徒弟众多,不过只有王长一个人获得了真传,他的弟子认为天师偏心,有所保留,这一天一位叫赵升的人来拜访张天师,张天师知道此人道行不浅,已经有把他纳入门下的决心,不过还是决定考验他一番,他让弟子不要和赵升交流,为的就是考验他的决心。赵升看众人都很冷漠,晚上了也没人招待他,就自己在门外露宿。
赵升就这样一直在门外呆了好几天,众人看赵升没有离开之义,对他很厌恶,把他当叫化子,又过了几天,师父终于发话了他看赵升已经受了折磨,同意将他收为弟子。
张天师在赵升外出的时刻,用一个貌美的女子诱惑赵升,赵升先是自己和女子分开睡,后来又照顾女子吃喝,当他发现女子有些邪气,干脆连茅屋都不进了,张天师知道赵升又通过了本人的考验。
赵升去山上砍柴,由于用力过猛树木被拦腰截断,从里面蹦出了成块的金子,不过赵升认给自己是出家之人拿土埋了后挑柴回家。
赵升有次砍柴砍得很累,就坐下休息,忽然狂风大作,身边出现野兽在撕咬自己,不过赵升丝毫不恐惧,他觉得生死有命,有啥好怕的。
赵升买了布准备回家时,被店主诬陷自己是小偷,赵升就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抵给店主,只由于这布匹是师傅所要。
张天师对赵升进行了七个大大区区的考验,都没能动摇赵升一心求道的决心,张天师也顺利将本人的秘法传授给了赵升。
张道陵是怎么建造出道教的
许多人认为,道教是老子创立的,其实也就是说不是,道教是东汉时候的张道陵创立的。张道陵创立的教派是以老子的经典学说为宗旨的,由于老子一直说的就是道,因 此,张天师把他创立的教派叫做道教。又由于入教的人要交五斗米,故又称五斗米教。
东汉时期在蜀山中修炼的张道陵,自称太上老君传授他道法,要让他推行正一道,又一张道陵就决定立教为正一盟威道,他对外说太上老君封他为正一,有了太上老君的封号,张道陵在进行学术传播的时刻更为便利。
他的道徒都尊称他为天行道之师,后人慢慢也开始接受这个称呼,都叫他张天师了,有由于想要加入教会的人,不管贵贱,都必须上交五斗米作为费用,所以张天师的道教学派又叫五斗米道。
张道陵把老子的《道德经》作为教会学习的标准,张道陵亲自写了《老子想尔注》推广自己推行的教义,此外张道陵还写了24篇道书,作为教徒的行动准则,张道陵将教徒分成24治,叫他们分别管理,每个只皆有一个统领的首领,而且他还必须担任主持祭祀的他要具备和鬼怪战斗的道行。
五斗米教的活动日上,张道陵设立静室,让教徒们在这儿反省思过,祷告跪拜,道徒患病了,让他写上本人的名字,说明已经忏悔认罪过了,张道陵122岁的时刻,宣布天师的具体位置由本人的儿子张衡继承,而且规定道教的传承只能有张氏来担当。
张道陵后人
张天师升天以后,他的子孙都世袭了张天师的道法,可以说,张天师对他的后人的帮忙特别大,统治者对张天师的道教亦有推崇的,张天师后人都守到历朝历代的封号。
唐僖宗给张天师的封号是三天扶教辅元大,宋理宗,元成宗都给张天师加了封号,明洪武元年的时刻,更是改叫天师为,可见统治者对道教的鼓励程度,不亚于儒家和佛教。
天师的名号是从庄子里来的,相传皇帝就是拜了天师,才取得战斗的胜利,天师之名字亦即当时出现的,张道陵在进入蜀山潜心修道的时刻,就自称是天师,之后陆陆续续有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称自己是天师的。
不过“天师”这个名号的确是从张天师那才开始的,固然明代不用天师这个代号,不过之后还是恢复了对他的使用,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张天师作为道教的创始人,他道法高深,降妖除魔,神通广大,又作为飞升的老祖宗,他的地位非常非常高,再加上民间神话故事的渲染,人们对他的尊敬愈加明显,由于传播的广泛,祭祀他的现象此刻仍存在。
关于天道师的后裔,他的第5十六代子孙,张金涛在天师符主持,是全国人民大会代表,是中国道教协会的常务理事;张金华是世界易经风水研究院的院长,可以说他的后人都致力于道家学说的研究。
为了继承祖先的出色品质,在各行各业他们都从事着与道家有关的工作。
张道陵原名叫什么
说起道教我们顺其自然会联想起张天师,据说张天师喜欢拿老虎当本人的坐骑,在一些道教流派中,亦有把张天师和另外三位统称四大天师的讲法,那么张天师德本命又叫什么呢。
张道陵本来之名字是张陵,之后改成张道陵,传说他是西汉张良的第八代孙子,汉光武年间出生,出生的时刻,室内充满了奇异的香气,一个多月都没有散去,他的妈妈由于梦见了魁星,才获得的身孕。
张道陵幼年时期很聪明,七岁就能念道德经,并能探究里边 的奥妙秘诀,都说能读能背不算什么,不过能理解就是不同的境界了。不过张道陵丢弃了在学术上的研究,他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
汉顺帝的时刻,太上老君授予三天正法,张道陵自己为自己起名号为天师,并撰写书籍24篇,弘扬本人的道行,传播自己在道教上的理解。
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得到太上老君的亲传,他道行高深,降妖除魔普度众生,人们都很感谢这位道士,纷纷投靠张道陵的门下,学习道教,张天师也就顺水推舟,稳步的开展起本人的道教传播,他在巴蜀等地设立24个治,每个治都由一名道行有些高的人独立管理,并有他们自己经营发展壮大。
三国时期有一只部落,在汉中建立了本人的割据,用得就是道教的思想,对犯错误的人减轻他的罪过,对于犯罪的人亦不是一味的严刑逼供,而是给予改过的机会,这一只队伍作风优良,爱戴百姓,受到百姓的欢迎。
从图片中,俺们是可以看出成年后的张天师,长相奇特,他身长九尺左右,眉骨很宽,头顶是朱红色的,眼睛发着绿光,眼睛旁边有头发束起来的两个角,扮相就好像是神仙一样。
张道陵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事件,传说东汉年间,太上老君降临到张天师住的地方,给了他雌雄剑和一些驱魔的符咒,要他消灭横行天下的魔王和鬼兵,张天师道行高深,消灭自然不在话下。
他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与这些鬼怪大战,只见张天师在琉璃宝座上,接近他的刀剑成为了莲花,用火来烧,被天使大手一挥全部挡回去,烧到自己,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过张天师只用笔一画,鬼怪都死光了。
部下死光,魔王只能来投降,张天师把魔王封印了,让他永世不得超生,不能祸害百姓。
东汉年间,武皇大帝派使者封张天师为正一在他去世之前,张天师把衡斩邪二剑传给他的长子,让他肩负斩妖除魔,造福百姓的使命,他还要求本人的子嗣世代继承本人的地位,要保护百姓的安慰,嘱咐完之后,他就带着弟子王长,赵升升天去了,他们得道后升天的传说在今天都是一段佳话。
据说,张天师有三千多弟子,可是他真真正正重用的人只有三位,王长、赵升和张衡,王长一位和师傅呆的时间最长,自不然就得到了师父的真传,而赵升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成为天师的弟子可是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张天师以其中方法试探赵升是否真心求道,最后才成为弟子。
张天师是哪个朝代的?
1。张天师是东汉时期的人。2。人物简单介绍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道教诸派。道教徒称他为"老祖天师"、"正一"、"三天扶教大"。3。人物生平张道陵原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出生于丰县城西南邀帝城的西边的古村落盘庚村(阿房村,一曰盘冢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刘王楼村),相传为张良后人。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隐居洛阳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不过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正一”,并得道书二十四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也叫作天柱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第一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是汉朝的。 张天师是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也叫天师道。置24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间位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陵传子衡,称嗣师;衡传子鲁,称系师。传说第4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陕西),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声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1代天师。四代以后史载较著者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7)、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1218~1262)、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一说1317)、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
玉皇大帝和张天师是一个人吗?
张天师不是玉皇大帝的老师。 张天师简单介绍: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也叫天师道。置24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间位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陵传子衡,称嗣师;衡传子鲁,称系师。传说第4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陕西),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声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1代天师。四代以后史载较著者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7)、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1218~1262)、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一说1317)、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曾撰《汉天师世家》,记述汉天师张陵迄四十一代张正言之谱系,明太史宋濂作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删校增次,并作后序。越200余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又增补从洪武迄嘉靖凡八代事迹,止于四十九代张永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收入其奉旨校刊之《万历续道藏》。自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迄六十一代张仁晸之谱系,记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所作《补天师世家》,傅勤家《中国道教史》曾予转载。清《续文献通考》又辑录有五十二代至六十二代天师事迹。清廷崇佛抑道,乾隆改授正一秩以五品,禁止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 ,限龙虎山天师府统率本山道众,停止朝觐等。道光年间,取消正一称号,终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关系。但正一道内部仍按传统教法续演不止。 张天师生平: 汉天师,字辅汉,沛国丰(江苏省丰县人),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其为创汉功臣张良(字子房)之八世孙,史书又称其名为张陵。他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长成后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刻画其形像为: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让人望之肃然起敬!!!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为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先为往来吴越之地的一人大儒,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四川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省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知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 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录”,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据说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声哀求,尽被折服,预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川中云台山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鹤鸣山,精修二十来个年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歼”。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24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24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1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其实就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汉祖天师在唐僖宗时被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宋代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封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因嗣第4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历代传人: 顺序 姓名 简历 1 张道陵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陵大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衡大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馀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盛大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昭大儿子,居龙虎山,年百馀岁 7 张回 椒大儿子,居龙虎山,年百馀岁 8 张迥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九十岁 9 张符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二十岁 11 张通玄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光大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馀岁 15 张高 兹正大儿子,居龙虎山,年九十岁 16 张应韶 高大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应昭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士元大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修大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谌大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 张善 秉一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善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二十四 张正随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正随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干曜大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嗣宗大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象中大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敦复大儿子,张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时修大儿子 33 张景渊 守真大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景渊大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守真二儿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可大二儿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宗演大儿子 38 张与材 宗演二儿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与材大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与材二儿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嗣德大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嗣成大儿子,敕建大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正常大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优秀者 44 张宇清 正常二儿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後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羽页 原庆大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彦羽页大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国祥大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显庸大儿子,妻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应京大儿子,葬金溪朱坊 54 攻继宗 洪任大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继宗大儿子,年29岁 56 张遇隆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钰大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仁政大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元旭大儿子,善,1949年2月去,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继承64代天师并非一个人。玉皇大帝全号应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金阙云宫九穹御历万道无为大道明殿昊天金阙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居于太微玉清宫。玉皇大帝在咱们国家民间的作用与影响极大,民间将其看成是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张天师也叫作张道陵,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祖天师"、"正一"、"三天扶教大"。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与太极左宫仙翁葛仙翁葛玄、许真君许逊、崇恩真君萨翁萨守坚为四大天师。张道陵原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出生于丰县城西南邀帝城的西边的古村落盘庚村(阿房村,一曰盘冢村,今江苏丰县宋楼镇刘王楼村),相传为张良后人。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令。后来隐居洛阳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不过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时在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正一”,并得道书二十四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也叫作天柱山)飞升,相传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另外据传《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或张鲁所作。那个时候其弟子有300多人,并设立24治,为后来天师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从张道陵这一脉流传下来的天师道,正所谓以符箓见长,所以又叫符箓派,亦称正一派。张天师不是玉皇大帝的老师。 张天师简单介绍: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也叫天师道。置24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间位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陵传子衡,称嗣师;衡传子鲁,称系师。传说第4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陕西),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声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1代天师。四代以后史载较著者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7)、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1218~1262)、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一说1317)、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曾撰《汉天师世家》,记述汉天师张陵迄四十一代张正言之谱系,明太史宋濂作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删校增次,并作后序。越200余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又增补从洪武迄嘉靖凡八代事迹,止于四十九代张永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收入其奉旨校刊之《万历续道藏》。自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迄六十一代张仁晸之谱系,记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所作《补天师世家》,傅勤家《中国道教史》曾予转载。清《续文献通考》又辑录有五十二代至六十二代天师事迹。清廷崇佛抑道,乾隆改授正一秩以五品,禁止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 ,限龙虎山天师府统率本山道众,停止朝觐等。道光年间,取消正一称号,终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关系。但正一道内部仍按传统教法续演不止。 张天师生平: 汉天师,字辅汉,沛国丰(江苏省丰县人),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其为创汉功臣张良(字子房)之八世孙,史书又称其名为张陵。他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长成后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刻画其形像为: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让人望之肃然起敬!!!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为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先为往来吴越之地的一人大儒,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四川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省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知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 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录”,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据说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声哀求,尽被折服,预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川中云台山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鹤鸣山,精修二十来个年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歼”。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24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24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1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其实就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汉祖天师在唐僖宗时被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宋代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封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因嗣第4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历代传人: 顺序 姓名 简历 1 张道陵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陵大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衡大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馀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盛大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昭大儿子,居龙虎山,年百馀岁 7 张回 椒大儿子,居龙虎山,年百馀岁 8 张迥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九十岁 9 张符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二十岁 11 张通玄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光大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馀岁 15 张高 兹正大儿子,居龙虎山,年九十岁 16 张应韶 高大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应昭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士元大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修大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谌大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 张善 秉一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善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二十四 张正随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正随大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干曜大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嗣宗大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象中大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敦复大儿子,张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时修大儿子 33 张景渊 守真大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景渊大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守真二儿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可大二儿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宗演大儿子 38 张与材 宗演二儿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与材大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与材二儿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嗣德大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嗣成大儿子,敕建大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正常大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优秀者 44 张宇清 正常二儿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後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羽页 原庆大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彦羽页大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国祥大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显庸大儿子,妻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应京大儿子,葬金溪朱坊 54 攻继宗 洪任大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继宗大儿子,年29岁 56 张遇隆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钰大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仁政大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元旭大儿子,善,1949年2月去,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继承64代天师
道教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张道陵简单介绍及来历
本名:张陵 别称:张道陵、张辅汉、祖天师、张天师 字号:字辅汉 所处时代:东汉 出生地:丰县阿房村(丰县费楼村) 生下来时间:公元34年2月22日(东汉光武帝十年正月十五日晚) 去世时间:永寿二年(156)(丙申年) 主要作品:《老子想尔注》 主要成就:建立道教。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字辅汉,传说是西汉宰相张良的八世孙。汉光武建武十年生于天目山,出生前,其母梦到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张祖五月十八日生,生下来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为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 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正一”,并纂道书二十四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也叫作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传说第一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特别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24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白日飞升。 祖天师所创道派,称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那个时候又有称五斗米道。张道陵除书符治病、驱赶邪佞禳灾以外,在巴蜀地区建立起24个活动中心,即24治。 道民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其孙子张鲁在东汉末,三国时期,拥有一支部落,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并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正一道的一些社会和宗派主张,打比方说,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那刑罚也比较轻,通常是让他去修路。 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几个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活法环境,因此获得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之后的日子,张鲁投降了曹操,割据政权也就不得再存在。曹操将天师道的力量迁移到北方,让不过正一盟威道教却获得了保留,并向内地传播。
南岳菩萨老爷的生日是阴历什么时间啊,详尽解读下南岳老爷?
观世音菩萨有三个生日。分别为阴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二月十九是她为人的生日,这天她成了三公主。六月十九是跳火坑的日子。她的爸爸不让她学佛,命人活活的烧死了她。其实也就是说是菩萨的忌日,也是她最苦最伤心的一天。九月十九是她成佛的日子,这天她修成了菩萨,坐上了莲台。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南岳即衡山,也叫作岣嵝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南岳则更用其“五岳独秀”的美誉而享誉驰名中外。南岳位于湖南省中部,耸立于美丽的湘江之滨。其山势雄伟,盘纡数百里;群峰巍峨,大小山峰七十二座。其中又以祝融峰、天柱峰、芙蓉峰、紫盖峰、石廪峰最为著名。祝融峰海拔1290米,可在其上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南岳各处风景绚丽多,古木参天,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南岳大帝:阴历十二月十六日 道教祖师圣诞冬至日:玉清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上清灵宝天尊圣诞, 正月: 初三日:郝太古祖师圣诞 初六日:东王公圣诞 初九日:昊天玉皇上帝圣诞、孙不二祖师圣诞 十五日:上元赐福天官圣诞 十九日:丘长春祖师圣诞 二月: 初一日:勾陈天皇大帝圣诞 初二日:福德正神圣诞 初三日:文昌帝君圣诞 廿三日:葛玄天师圣诞 十五日:太清道德天尊圣诞 三月: 初一日:刘处玄祖师圣诞 初三日:西王母圣诞、玄天上帝圣诞 十五日:碧霞元君圣诞 十六日:中岳大帝圣诞 十八日:后土皇地祇圣诞、王玉阳祖师圣诞 廿三日:天妃圣母圣诞 廿八日:东岳大帝圣诞 四月: 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钟离权祖师圣诞 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 五月: 初一日: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十三日:关圣帝君圣诞 十八日:张道陵天师圣诞 二十日:马丹阳祖师圣诞 廿九日:白玉蟾祖师圣诞 六月: 初十日:刘海蟾祖师圣诞 十五日:东华帝君圣诞 廿四日:雷声普化天尊圣诞、护法王灵官圣诞 廿五日:蓝和祖师圣诞 七月: 初十日:李铁拐祖师圣诞 十二日:谭处端祖师圣诞 十五日:中元赦罪地官圣诞 八月: 初一日:许旌阳天师圣诞 初三日:司命灶君圣诞 初七日:何仙姑祖师圣诞 初十日:北岳大帝圣诞 十五日:太阴星君圣诞、曹国舅祖师圣诞 九月: 初一至初九日:北斗九皇星君圣诞 初九日:圆明斗姥元君圣诞 廿三日:萨守坚天师圣诞 十月: 初十日:张果老祖师圣诞 十五日:下元解厄水官圣诞 十一月:初六日:西岳大帝圣诞 初九日:韩湘子祖师圣诞 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 十二月:十六日:南岳大帝圣诞 廿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 道教除了把祖师的圣诞作为节日隆重庆祝之外,一年之中还有那么一些特殊的日子,教徒要在这天持斋修行,叫作“斋日”。主要有: (一)十直斋日:每月的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廿三日、廿四日、廿八日、廿九日、三十日(小月取廿七日)。 (二)八节斋日: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三)三元斋日:上元正月十5。中元七月十5。下元十月十五。 (四)五腊斋日:正月初一天腊、五月初五地腊、七月初七道德腊、十月初一民岁腊、十二月初八王侯腊。 (五)四始斋日:正月初1。四月初1。七月初1。十月初一。 (六)三会斋日:正月初七举迁赏会斋、七月初七庆生中会斋、十月初五建生大会斋。 (七)其他斋日:如庚申日、甲子日等。
道教的创始人不是老子吗?怎么有的人讲是张天师张道陵呢?
道教的创始人的的确确是东汉的张道陵。至于老子,他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而不是道教。总之,当年老子提出了本人的学说,形成了道家,但并未因此创立。到了东汉,张道陵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创立了新的——道教,后人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张道陵为“张天师”。因 此,道教的根源和根本是老子,但名符其实的创始人是张道陵。
道教创始人是张天师,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上的名人之一。
2。张天师:
张道陵,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丰县人。是道教创始人。因其最初创立的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所以又叫张天师。
更多阅读:
老子的著作、思想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老子思想作用与影响不但在道家内没有人能及,在道家之外也作用与影响深远。
其作用与影响不但包括哲学、、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文艺学、心理学、教导学、逻辑性、修辞学诸学科,而且涉及医药、养生、气功、军事、管理、建筑、园艺等众多范畴。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张天师
道教的创始人不是老子,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道陵,道教是咱们国的本土,历来在咱们国家的发展,也谈得上是相当红火。早在汉明帝时期,道教就已经随着当年东传的佛教,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我国五大中,道教是唯一起 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故而又被叫作本土。道教对俺国古时代的、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作用与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得到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新时期条文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更多阅读:
张道陵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编《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道”是“一”,“一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道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
近当代道教界的代表人士主要有:岳崇岱、陈撄宁、黎遇航、傅元天、陈莲笙、闵智亭、任法融、李光富等。
道教以与其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为节日。主要节日有: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诞辰;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诞辰;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诞辰;夏至日,灵宝天尊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诞。